[实用新型]一种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4743.0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4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杰;何梦梅;杜亚茹;任成达;王倩怡;刘晴雨;刘俊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膜 接触 简易 取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镜取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
背景技术
在这个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率越来越高的时代,近视发生率逐年增长, 作为矫正近视的一种常用方法,软性角膜接触镜在临床已使用多年,其矫正视力效 果等同于框架眼镜,而且对于高度屈光不正及双眼屈光参差的患者其效果优于框架 眼镜,是一种较为安全、方便的治疗方式。目前,软性角膜接触镜占了全球角膜接 触镜市场80%的比例。据调查,在中国约500万角膜接触镜配戴者中,软性角膜 接触镜配戴者约占95%。软性角膜接触镜相比于一般角膜接触镜,透氧性更好, 硬度更低,更加贴合角膜曲率,配戴更舒适。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软性材料设计,使 取戴角膜接触镜成为初戴者的难题。
中国专利CN103860322A公布了一种角膜接触镜佩戴辅助工具,能够方便且 卫生地进行将角膜接触镜从收纳容器取出的操作和将取出的角膜接触镜放置于佩 戴用工具的操作。该实用新型的佩戴辅助工具,用于从收纳容器中不直接用手接触 而取出镜片,并不直接用手接触而将镜片放置于镜片佩戴工具,其具有作为佩戴者 用手指把持的部位的棒状的柄部,和通过由液体介导而使镜片附着,由此从收纳容 器中取出镜片的头部,柄部的下部形成平坦形状,头部相对柄部形成的轴朝向斜上 方,且凸向下方,形成上表面及下表面带有圆度的匙状,在头部下表面使镜片凹面 附着,并将镜片凸面放置于镜片佩戴工具的规定位置。但是该装置使用时对于取下 或佩戴的操作不够方便,此外该辅助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中国专利CN2488079Y公布了一种隐形眼镜取戴器,其上部为吸囊,下部为 吸盘,中部由管体连接,但是该取戴器吸囊为平面形状,导致其与隐形眼镜的贴合 效果较差,因此取戴容易使得隐形眼镜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并且可内置润眼液的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包括负压管、活塞芯杆及吸盘,所述的负压管头 部收缩为锥形头,且所述的锥形头的中部开设通孔,所述的吸盘连接在锥形头上, 且吸盘中间开设与通孔连通的小孔,所述的负压管尾端为敞开端,所述的活塞芯杆 设在负压管内,且可在负压管内伸缩。
所述的活塞芯杆包括活塞、芯杆及手柄,所述的芯杆与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 与负压管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的手柄垂直连接在芯杆上,所述的负压管的侧 壁上开设有一条槽,所述的手柄从条槽内伸出。
所述的条槽一端位于活塞移动到负压管头部时手柄所在的位置,所述的条槽另 一端位于负压管的尾端。
所述的手柄的下端设有环形扣。
所述的手柄为扁平结构,以使条槽不必要开设太宽。
所述的手柄为可伸缩结构,可调节长度。
所述的负压管主体为圆柱结构。
所述的吸盘为贴合眼球的弧形结构。
所述的吸盘为柔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使用时,活塞运动产生的负压,使镜片相对 中央部受到向外的吸力,采用这种负压吸盘装置,使戴镜者取戴镜片更加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装置采取负压管与活塞芯杆的结构,可在负压管中提前吸好润眼液,负 压管、锥形头、吸盘连接,在戴眼镜时,可提前将角膜接触镜用负压管中润眼液润 湿,更易配戴且患者主观更舒适。摘取镜片时也可将镜片表面润湿,水的张力作用 使吸盘与镜片贴合更紧,更易取下镜片。
2、本装置调控活塞芯杆的手柄是上下活动的,使戴镜者操作更方便,设计更 人性化。
3、利用负压盘的对角膜接触镜的吸力,使质地较软的镜片始终附着在吸盘上, 减少因戴镜者不慎丢失镜片的几率。
4、吸盘为贴合眼球的弧形结构,而角膜接触镜也为贴合眼球的弧形结构,因 此,本实用新型装置吸盘与角膜接触镜贴合良好,提高两者之间的吸力。
5、吸盘为柔性材质,更安全,不会在取戴时造成对眼部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角膜接触镜简易取戴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4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生产中凸芯体的模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活动膝关节冷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