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4418.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5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10 | 分类号: | F22B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锅炉 中的 管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
背景技术
有色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一般布置在对流烟道内,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汇集集箱和分配集箱,汇集集箱和分配集箱之间通过迂回绕制的管束相连,管束由多个管束直段和多个管束弯段连接而成,管束直段之间设置有振打梁,振打梁通过吊耳悬吊在机架上,振打梁的一端设置有对振打梁进行敲击的弹簧锤,弹簧锤位于机架外侧,管束外侧设置有密封罩,振打梁的一端穿过密封罩与弹簧锤相连。为防止管束间烟气通道被灰尘结块堵塞,设备阻力增大致烟气出口温度偏高,利用低频震荡原理敲打振打梁,使灰尘和灰尘结块掉落,从而达到清灰目的。常规的设计中,为防振打梁穿过管束密封罩有烟气泄露,振打梁与密封罩连接处焊接密封卡板,但密封卡板长期受振打冲击波传递的交变应力的影响,与密封罩的焊缝处会被拉裂引起对流炉膛内的烟气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因为振打梁的振动而导致密封罩中烟气泄露的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汇集集箱和分配集箱,汇集集箱和分配集箱之间通过迂回绕制的管束相连,管束由多个管束直段和多个管束弯段连接而成,管束直段之间设置有振打梁,振打梁通过吊耳悬吊在机架上,振打梁的一端设置有对振打梁进行敲击的弹簧锤,弹簧锤位于机架外侧,管束外侧设置有密封罩,振打梁的一端穿过密封罩与弹簧锤相连,所述振打梁位于密封罩外侧的部位设置有一圈密封板,密封板和密封罩之间通过膨胀节相连,振打梁表面、密封板、膨胀节和密封罩外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仅与密封罩内部相通。
所述膨胀节由一圈异形板环绕而成,异形板的截面由两一直线的线段和两线段之间的折弯部组成。
所述折弯部呈V形。
所述折弯部呈U形。
所述折弯部呈圆缺状。
机架上设置有矩形钢,吊耳通过矩形钢设置在机架上,振打梁铰接在矩形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振打梁和密封罩之间采用软连接,这样能有效的吸收管束振打时产生的交变应力产生的位移。因振打时产生的交变应力产生的位移被膨胀节吸收,保证了膨胀节端部焊接密封板与振打梁的焊接不会被拉裂,从而避免了烟气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部分剖视图。
图中:1、机架,2、汇集集箱,3、分配集箱,4、管束,5、管束直段,6、管束弯段,7、振打梁,8、弹簧锤,9、密封罩,10、密封板,11、膨胀节,12、线段,13、折弯部,14、矩形钢,15、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锅炉中的管束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汇集集箱2和分配集箱3,汇集集箱2和分配集箱3之间通过迂回绕制的管束4相连,管束4由多个管束直段5和多个管束弯段6连接而成,管束直段5之间设置有振打梁7,振打梁7通过吊耳15悬吊在机架1上,振打梁7的一端设置有对振打梁7进行敲击的弹簧锤8,弹簧锤8位于机架1外侧,管束4外侧设置有密封罩9,振打梁7的一端穿过密封罩9与弹簧锤8相连,所述振打梁7位于密封罩9外侧的部位设置有一圈密封板10,密封板10和密封罩9之间通过膨胀节11相连,振打梁7表面、密封板10、膨胀节11和密封罩9外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仅与密封罩9内部相通。
所述膨胀节11由一圈异形板环绕而成,异形板的截面由两一直线的线段12和两线段12之间的折弯部13组成。在实际生产的时候,折弯部可以采用如下简单结构,所述折弯部13可以呈V形或U形或圆缺状。
机架1上设置有矩形钢14,吊耳15通过矩形钢14设置在机架1上,振打梁7铰接在矩形钢14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振打梁和密封罩之间采用软连接,即采用膨胀节,这样能有效的吸收管束振打时产生的交变应力产生的位移。因振打时产生的交变应力产生的位移被膨胀节吸收,保证了膨胀节端部焊接密封板与振打梁的焊接不会被拉裂,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避免了烟气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4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膜式壁护板蒸汽过热器
- 下一篇:一种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