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2955.5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覃日升;李胜男;郭成;邢超;徐志;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串联 补偿 电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配电网中,串联补偿最广泛的应用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互联、水火电 长距离送出、加强网间联系等方面。串联补偿的基本原理是,在线路上串联一个容性设 备,例如电容器,使该设备的容抗与线路的电抗部分相抵消,从而缩短受电端和送电端 之间的电气距离,以增加线路的传输容量。
但以上只是针对220kV的高压线路补偿,对于低压线路加装串联补偿装置主要目的 是调节线路电压。当线路串联电容器后,线路的等效电抗X将减小,甚至变为负值,因 此需要太高负荷侧的电压,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完成电压治理任务。另一方面, 在220KV以下的配电网中,线路上的电压会随着一天中负荷的变化而变动,所以其合格 电压的范围也会发生波动,为保证配电网中线上电压安全运行,需要根据线路的电压变 化对电容器的容量进行控制。
在传统的电容器串联补偿装置中,如图2所示,低压串补中的电容器组通过隔离开 关控制,只能同时投入或者同时切除,而缺乏相应的调节能力,因此,不能满足配网要 求,此外,较大容量的电容器组投切还会产生较大的地充电流,进而造成保护设备误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 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包括主线路、用电电路、电容器组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用电电路与所述主线路相连接,所述电容器组与所述用电电路相并联,所述控制电 路分别与所述主线路和所述电容器组相连接;
所述电容器组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和至少一个断路器,并且,所述电容器组包括 至少两条并联的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上依次设有第 一断路器和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容器。
优选的,所述电容器组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 第二支路并联,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二断路器。
优选的,所述电容器组还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第 一断路器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 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在所述第二支路上,所述第 二电容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第二断路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相 连接。
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变电站母线、配电变压器、保护设备、 电容器组和控制器,所述变电站母线上设有配电变压器、保护设备和控制器,所述电容 器组与所述保护设备并联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容器组相连接,其中,
所述电容器组包括至少一个电容器和至少一个断路器,并且,所述电容器组包括至 少两条并联的支路,分别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一 断路器和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容器。
优选的,所述电容器组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 第二支路并联,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二断路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及系统, 由于电容器组包含多个支路,通过控制电容器组中各个支路的电容器投入和断开,进而 实现部分电容器的投入和断开,避免了现有的电容器组只能全部投入和断开,在电路中 增加了不同等级的电容梯度,使得线路电压调节更加平滑,方便对配电网进行串联补偿。 此外,控制电容器部分投入和切断还能够避免电容器组全部投切产生较大的地充电流, 造成保护设备误动,并且还能够避免选取较大电容器使得电容器反复投切缩短了设备的 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路,通过在电容器组上设置第三支 路,实现了电容器组三个档位的电容容量,进一步地增加了可调节的电容容量,使线路 电压可调节范围更宽,进一步增加了线路电压调节的平滑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2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乏风瓦斯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辅助直流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