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0963.6 | 申请日: | 2015-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5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最巴适农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6;A01M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1220 重庆市长***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诱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捕蟑器。
背景技术
蟑螂在生活中常见的害虫,常藏匿在厨房、食品柜、饲料库、卫生间的缝隙处等人们不易注意到的阴暗角落处。其不仅危害粮油食品、衣物和书籍等仓储物品,而且还能传播疾病对人造成伤害。蟑螂有边吃、边吐、边排泄的恶习,并分泌臭液,在其活动中,不仅可携带麻风分支杆菌、鼠疫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等40多种病原体,而且也是肠道病和寄生虫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其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不仅如此,厨房电器的故障有时也与蟑螂有关,像微波炉、电磁炉等。蟑螂还能轻而易举地钻进大型电器、电子计算机、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咬坏线路,或者制造短路,造成意外的故障,因此人们现在也称蟑螂为“电器害虫”。
目前市场上有蟑螂诱杀胶饵,蟑螂食用该胶饵后会中毒而死,但是由于蟑螂不是食用后立即毙命,所以食用了诱杀胶饵的蟑螂还会到处爬行,致使死蟑螂比较分散,不易完全清除干净,造成卫生隐患。
食品厂中的烘干房内温度较高,如果用胶饵或者药水杀灭蟑螂,胶饵和药水中的水分很容易蒸发,胶饵容易在短时间内干硬,药水会在短时间内蒸干,这样杀灭蟑螂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食品厂的烘干房内适合用电来杀灭蟑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蟑器,能够捕捉个体完整的蟑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捕蟑器,包括盒体、管道和收纳盒;盒体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盒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承重板;盒体下壳体有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中设有将上壳体分成左室、中室和右室的两块隔板,隔板与承重板之间留有间隙;左室的外壁上设有门;右室设有诱饵盒;中室的底部设有进风口、顶部设有出风口;管道一端连接出风口、另一端连接收纳盒;收纳盒上设有透气孔。
蟑螂嗅到诱饵的气味,经左室的门爬入左室,然后经间隙爬至中室,由于诱饵盒放置在右室,蟑螂想要食用诱饵,必须经过中室,蟑螂在经过中室的进风口时,受到风扇向上的吹力,经进风口被吹到管道中,蟑螂在气流的作用下经管道进入收纳盒。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盒体的左室为入口;右室中的诱饵盒中放置有挥发性气味的诱饵,用来吸引蟑螂;中室为由左室进入右室的必经之处,隔板与承重板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可以让蟑螂通行,蟑螂爬至进风口处时,风扇将其吹起,经出风口进入管道,在气流的推动下,经管道进入收纳盒。蟑螂被气流带动进入收纳盒,可以保持个体的完整;个体完整的蟑螂既可以用来制作标本,也可以几种杀灭,由于个体完整,所以避免了体内的寄生虫和蟑螂卵外溢而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进风口设有漏网。由于承重板没有完全被分隔开,蟑螂爬上漏网的几率就会增大,被吹走的几率也就增大了。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漏网的外层设有油膜层。油膜层减小蟑螂与漏孔的网状结构的摩擦力,便于将蟑螂吹起。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优化方案一或优化方案二的优选方案,管道为弧形。这样收纳盒与管道的连接口不是朝下的,防止蟑螂受重力作用而重新落入中室。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弧形的管道内壁设有油膜层。减小蟑螂和管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蟑螂更顺畅的吹进收纳盒,同时减小蟑螂经管道爬出的几率。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透气孔为圆形,透气孔的孔径为0.1cm。透气孔使气流与外界相通,保证气体流通的顺畅;孔径0.1cm有效避免蟑螂逃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捕蟑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左室11、中室12、右室13、单向门111、进风口121、出风口122、诱饵盒131、承重板20、风扇31、管道40、收纳盒50、透气孔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最巴适农产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最巴适农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60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