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推水下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7101.8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存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存扣 |
主分类号: | B63C11/02 | 分类号: | B63C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李宾 |
地址: | 2253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推进器,属于用于水下作业的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潜水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水下活动仅凭自身体力打脚蹼前进,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速度慢,会影响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效率。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潜水推进装置主要是由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旋桨,从而产生推力,协助水下蛙人进行水下运动。现有的潜水推进装置一般为手持式,在水下操作时,必须用手把持,手上活动受到限制,这样无法充分享受到潜水的乐趣。
目前市场上的推进器速度慢,基本在3节以下,续航时间段,续航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推进器电池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镍氢电池的单只电压为1.4V,故相同电压要求的情况下,电池组的体积大、负载能力弱。而且该类电池受温度影响很大,当在低温地区,电池的特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该类电池在水下如果碰到水,则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水下操作者可以腾出手来从事水下活动且推进速度快的双推水下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推水下推进器,包括电池组件、驱动马达和潜水气瓶,所述电池组件和驱动马达分别是两组,每组电池组件与一组驱动马达成行设置并设于该驱动马达前端,两个驱动马达并排设置在所述潜水气瓶上,所述电池组件、驱动马达和潜水气瓶通过安装支架彼此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此带来以下效果:通过设置电池组件、驱动马达和潜水气瓶,电池组件和驱动马达分别是两组,每组电池组件与一组驱动马达成行设置并设于该驱动马达前端,两个驱动马达并排设置在所述潜水气瓶上,电池组件、驱动马达和潜水气瓶通过安装支架彼此固定连接,整体结构紧凑、组装方便、操作使用舒适简单、推进速度快,可以直接安装在潜水气瓶上,无需手持操作,使得水下操作者可以腾出手来从事水下活动,电动推进,航速可控,还可以对电池组件水下进行更换,提高了续航里程。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外壳、设于电池外壳内部的镁基锂电池组、设于电池外壳前端的控制开关插座,所述电池外壳后端设有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上设有密封堵头,所述控制开关插座上插有控制开关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马达包括马达外壳、设于马达外壳内部的直流电机、设于马达外壳后端的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固定在所述直流电机转动轴上,所述螺旋桨的外部装有螺旋桨导流罩。
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在潜水气瓶上的安装基板和固定在安装基板上的安装支板,所述电池组件通过设置在电池外壳后端的第一弹簧锁紧扣固定在安装支板上,所述驱动马达通过设置在马达外壳前端的第二弹簧锁紧扣固定在安装支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控制开关组件由插头、电缆、电缆防折弯护套、全金属接近传感器、弹簧、开关上壳体、开关下壳体、按钮及锁紧螺母组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一是:所述螺旋桨的轴线与潜水气瓶的轴线呈锐角。
通过将螺旋桨的轴线与潜水气瓶的轴线设置呈锐角,潜水时,将潜水气瓶通过浮力背心捆绑在潜水者后背上,潜水者的浮力和本实用新型的推力形成的合力与潜水员脊柱方向一致,形成一种“背推”效应,既可提高推进效率,又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二是: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用于将安装支板固定的锁紧杆、锁紧插销、释放弹簧和限位销。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三是:所述安装基板通过气瓶绑扎带捆绑在潜水气瓶上,所述气瓶绑扎带的一端设有快速扎紧扣。
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之四是:所述电池组件与驱动马达之间设有相配合的水密插座和水密插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推水下推进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驱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安装支架中的安装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安装支架中的安装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存扣,未经李存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7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