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用承插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5107.1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3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章方明;张浙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程力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管道连接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承插管件。
背景技术
承插管件是各种管道系统的重要管件之一,除了用于改变液体或气体流动方向外,还起到提高管路柔性的作用。
现有的清洗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置可参考申请号为CN0321066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热熔焊接承插管件:具有管体,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管。接头的至少一端具有位于内、外环壁之间的承接口,而内环壁内侧置有衬套。在复合管插在承接口内进行热熔处理时,衬套对内环壁和复合管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将插接管与接头良好地连接在一起,其间不会产生熔瘤,连接精度高,而且强度大,密封性能好。
但是根据GB/T14383-2008、SH/T3410-2012、ASMEB16.11等标准,插接管的底部焊接前与承插台需留有一定的间隙,推荐的间隙约为1.5mm。焊接过程中,承插管件急速升温,焊接后,又迅速冷却。若插接不留有间隙,由于热胀冷缩原因,插接管的底部和承插台挤压、收缩,连接处会产生裂缝,乃至脱焊的情况产生。对比文件中的承插管件没有设有相应零件,插接时只能靠工人的手感,常常插到底再向外提一提,间隙保留没有保证,而且影响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裂缝产生的焊接用承插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用承插管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管,连接管一端与第一接头连接,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二接头连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设有承插台,承插台上设有收缩垫片或自毁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缩垫片或自毁垫片使得焊接前插接管的底部与承插台需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焊接过程中,承插管件急速升温,焊接后,又迅速冷却。若插接不留有间隙,由于热胀冷缩原因,插接管的底部和承插台挤压、收缩,连接处会产生裂缝,乃至脱焊的情况产生。收缩垫片或自毁垫片防止了上述情况的产生,保证了焊接部分的牢固,使得承插管件与插接管有良好的气密性,减少了反复确定的工序,加快了施工效率。
较佳的,收缩垫片为与承插台相应大小的弹簧垫片,弹簧垫片与承插台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片未压缩时厚度在规定的焊接前间隙范围内。当插接管插插入时,插接管底部触碰到弹簧垫片停止插入,开始焊接。插接管与承插台2间隙受热胀冷缩影响发生改变,而弹簧垫片有良好的伸缩性,可以随间隙的改变随着而改变,避免了裂缝的产生,保证了焊接部分的牢固,使得承插管件与插接管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加快了施工效率。
较佳的,自毁垫片为纸垫圈,纸垫圈覆盖承插台且与承插台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垫圈厚度在规定的焊接前间隙范围内。当插接管插插入时,插接管底部抵住纸垫片,开始焊接。焊接温度远高于纸垫圈的燃点,焊接过程中,纸垫圈自然烧损。焊接后,纸垫圈不再对插接管与承插台间隙产生影响。这样避免了裂缝的产生,保证了焊接部分的牢固,使得承插管件与插接管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加快了施工效率。
较佳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嵌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嵌在环形凹槽内,牢固度非常好,不易脱出;同时密封圈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完全贴合接头的内壁,密封效果好,可有效防止渗漏。
较佳的,连接管的壁厚大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壁厚,连接管中部有转折,连接管转折处,外侧壁厚大于内侧壁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为内设有承插台的直管,受到水流的冲击力较小,所以此处壁厚较薄。水流的冲击力主要集中在连接管转折处的外侧,会对连接管转折处的外侧产生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冲刷磨损,所以此处壁厚较厚。这样设计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焊接用承插管件的强度,耐老化,延长了寿命
较佳的,该焊接用承插管件为钢制件,外表面均匀覆盖有黑色四氧化三铁保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黑色四氧化三铁保护膜结构致密,污染低,外观效果优异,成膜条件便利、廉价,而且可以有效的保护焊接用承插管件外部面的氧化,延长焊接用承插管件的寿命。
较佳的,连接管内壁内侧覆盖有渗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程力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程力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5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活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橡塑PVC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