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真鹦鹉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4477.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1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永明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龚明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真 鹦鹉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箱用装饰观赏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外形较为美观,极具观赏效果的仿真鹦鹉螺。
背景技术:
仿真鹦鹉螺作为一种观赏物,广泛用于放置于观赏鱼水缸、海景观赏水箱内,由于其逼真的姿态,给周围环境带来如梦如幻的感觉。
现有技术中的仿真鹦鹉螺由塑胶一体成型,其外形粗糙,不够美观,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观赏需求。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形较为美观,极具观赏效果的仿真鹦鹉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仿真鹦鹉螺包括:螺壳,其包括相互卡扣固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一腔室;螺肉软体,其卡嵌固定于第二壳体的腔室中;软体触须,其端部固定于螺肉软体上;螺前盖,其卡扣固定于第二壳体上,并将螺肉软体锁固于第二壳体中,该螺前盖还将软体触须的端部固定于螺肉软体上;所述螺前盖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软体触须及螺肉软体局部穿过该间隔显露于该螺壳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的面设置有凸缘,且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勾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与该凸缘适配的环槽,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后,第一壳体的勾部与第二壳体卡合定位,且第一壳体的凸缘卡嵌于第二壳体的环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勾部上设置有一定位块;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定位块适配的定位槽,该定位块卡嵌固定于该定位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前盖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卡柱;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卡柱适配的孔位,该卡柱卡嵌于该孔位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肉软体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软体触须端部设置有限位块,该限位块卡嵌于限位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外侧还设置有绳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螺壳、螺肉软体、软体触须及螺前盖组装形成,并可随意更换,以提高趣味性,且每部部件可独立设置成型,保证每个部件成型更加简单,且更加美观,具有极好的仿真度,以致可提高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美观性,即可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供小朋友组装,以提高小朋友的智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螺肉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螺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软体触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6所示,为一种仿真鹦鹉螺,其包括:一螺壳1以及安装于螺壳1中的螺肉软体2及软体触须3和安装于螺壳1上的螺前盖4,该螺前盖4将螺肉软体2及软体触须3限定于螺壳1中,且该螺前盖4与螺壳1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软体触须3及螺肉软体2局部穿过该间隔显露于该螺壳1外。
所述的螺壳1包括相互卡扣固定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该第二壳体12具有一腔室12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接的面设置有凸缘111,且该第一壳体11具有一勾部112;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与该凸缘111适配的环槽12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对接后,第一壳体11的勾部112与第二壳体12卡合定位,且第一壳体11的凸缘111卡嵌于第二壳体12的环槽122中。另外,所述勾部112上设置有一定位块113;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与该定位块113适配的定位槽123,该定位块113卡嵌固定于该定位槽123中,以致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稳定装配。
所述第二壳体12外侧还设置有绳孔125,使用者可通过线绳穿过该绳孔125以将本实用新型悬挂起来,挂在水箱中;当然,本实用新型可直接放置于水箱中。
所述螺肉软体2卡嵌固定于第二壳体12的腔室121中。
所述软体触须3端部固定于螺肉软体2上;具体而言,所述螺肉软体2上设置有限位槽21;所述软体触须3端部设置有限位块31,该限位块31卡嵌于限位槽2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永明,未经吴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44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便携式可移动颜料盒的放置盒
- 下一篇:模块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