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调水管道的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3112.9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国洪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调水 管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涉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水管道,特别涉及一种高速调水管道的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调水管道的水流速度一般是1~1.5米/秒,提高水流速度的同时,水流与管道 摩擦力也会上升,管道摩擦力的上升量要远远大于水流速度的上升,这个原因导致用增加 水压提高水流速度的方法其效率低。因此对调水管道的结构进行改进,对构造提出新的技 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能降低管道内表面摩擦力,提高调水管道的水流速度。
发明内容:
水从一个位置自流至另一个位置需要消耗势能。高速调水管道是指:在势能相等 的条件下,高速调水管道的水流速度是普通调水管道水流速度的2~3倍。
高速调水管道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调水水流速度,降低调水工程体积,从而降低 调水工程成本;2.高速调水管道的结合在施工制作过程中,不存在制作模型、安装和拆除模 型、安装和拆除施工架、铺设钢筋,因此降低了工程施工量。
高速调水管道的构造分为4层,从管道内腔的一层开始,由里向外分为第一层、第 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一层构造为硬聚氯乙烯(PVC-U)管型材料,第二层构造为水泥、水、 沙、碎石混合而成的混泥土,第三层构造为钢筒,第四层下半部构造为水泥、水、沙、碎石混 合而成的混泥土,第四层上半部构造为钢筒外表面用胶粘固定波浪形钢丝网再喷涂防水水 泥沙浆;防水水泥沙浆的构造是由水泥、水、沙、聚乙烯醇溶液或者其它防水材料,搅拌混合 的混合物。
第一层构造所指的硬聚氯乙烯(PVC-U)管型材料,是硬聚氯乙烯(PVC-U)材料在工 厂加工而成的圆管,也可以采用PVC-U材料以外的内腔光滑程度较高其它圆管做为第一层 构造。第一层构造有三个作用:1.光滑的内表面符合高速调水的要求;2.良好的防漏水作 用;3.有高速调水管道内腔模型作用,因此在高速调水管道在结合过程中,浇注第二层构造 混凝土浆体不需要制作管道内腔模型。
第二层构造所指的混泥土,是水泥、水、沙、碎石混合而成的混泥土浆体,在高速调 水管道结合的施工现场进行浇注,浇注在第一层构造与第三层构造之间的所有空间。
第三层构造所指的钢筒为预应力钢筒。
第二层构造和第三层构造的作用是,钢筒内浇注混泥土结构的抗折、抗拉、抗压的 强度要高于钢筋混泥土结构。
第四层下半部构造所指的混泥土,是水泥、水、沙、碎石混合而成的混泥土浆体,在 高速调水管道结合的施工现场浇注,浇注在第三层与地基之间的所有空间。第四层上半部 构造的结合,是在钢筒外表面用胶粘固定波浪形钢丝网再喷涂防水水泥沙浆。
第四层是保护层作用,对钢筒防止生锈的保护作用。波浪形钢丝网的作用是,在钢 筒外表面喷涂防水水泥沙浆的过程中防止水泥沙浆往下塌落和脱落。为了防止塌落,喷涂 的厚度可以分两次进行。
第一层构造厚度,优选数值按高速调水管道内腔直径的1/100±10计算。第二层构 造厚度,优选数值按高速调水管道内腔直径的1/10±1计算。第三层构造厚度,优选数值按 高速调水管道内腔直径的1/1000±100计算。第四层下半部构造厚度,优选数值为10~15厘 米。第四层上半部构造厚度,优选数值为4~8厘米。
钢丝网的钢丝直径为1~1.5毫米,钢丝网的钢丝与钢丝之间距离为10~15毫米, 钢丝网的波浪形波峰与波峰之间距离为8~12毫米,波浪形高度为8~12毫米。钢丝网用胶 (例如大理石胶)粘固定在钢筒上半部外表面。固定好之后再喷涂防水水泥沙浆。
附图说明:
图1是高速调水管道截面图;
图2是管道半埋图;是高速调水管道一半埋在地下时与地面相对应位置截面图。
图3是管道全埋图;是高速调水管道全部埋在地下时与地面相对应位置截面图。
图4是管道立体结构图;是高速调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立体结构图。
()内的数字代表图中的数字,数字代表()前的构造或者名称。代表的名称为:第一 层构造为硬聚氯乙烯(PVC-U)管型(1),第二层构造混泥土(2),第三层构造钢筒(3),第四层 下半部混泥土(4),第四层上半部防水水泥沙浆(5),高速调水管道截面(6),地面线(7),水 泥混泥土进入孔(8),第一层构造支撑物(9),第三层构造支撑物(10),圆管与圆管连接处 (11)(12),钢筒与钢筒连接处(13)(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国洪,未经彭国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3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