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相转换器的控制器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6135.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A·比安科;G·斯卡帕图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意大利阿格***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相 转换器 控制器 系统 | ||
1.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功率晶体管的第一升压转换器;
具有第二功率晶体管的第二升压转换器;以及
多相控制器,其包括:
第一阶段控制器,其配置为产生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以导通所述第一升压转换器的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
延迟元件,其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延迟半个周期长度而产生延迟信号;
时间差检测元件,其配置为:
响应于确定过零检测信号在确立所述延迟信号之前被确立,输出导通命令,所述导通命令是所述过零检测信号和所述延迟信号的逻辑与,当被确立时,所述过零检测信号表示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零电流条件被满足;并且
响应于确定所述过零检测过零检测信号在确立所述延迟信号之前不被确立,输出导通命令,所述导通命令是所述过零检测信号;以及
第二阶段控制器,其配置为:确立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以响应于所述导通命令导通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的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差检测元件进一步配置为:
确定所述过零检测信号的确立和所述延迟信号的确立之间的时间差;并且
输出所述时间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误差控制块,其配置为接收所述时间差并基于所述时间差补偿所述第一升压转换器或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的导通时间,并使所述第一阶段控制器和所述第二阶段控制器以半个周期相位差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升压转换器和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导通时间还包括增加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的导通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升压转换器还包括:
第一电感,其具有第二端子和电耦合到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子;
输出电容器;
第一二极管,其具有电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子的阳极和电耦合到所述输出电容器的阴极;以及
第一电阻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晶体管具有电耦合到所述第一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子的漏极端子、经由所述第一电阻器电耦合到接地的源极端子、以及电耦合到所述第一阶段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的栅极;并且
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还包括:
第二电感,其具有第二端子和电耦合到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端子;
第二二极管,其具有电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子的阳极和电耦合到所述输出电容器的阴极;以及
第二电阻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晶体管具有电耦合到所述第二电感的所述第二端子的漏极端子、经由所述第二电阻器电耦合到接地的源极端子、以及电耦合到所述第二阶段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栅极驱动信号的栅极。
6.一种用于多相转换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阶段控制器,其配置为产生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以导通所述多相转换器的第一升压转换器的第一功率晶体管;
延迟元件,其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第一栅极驱动信号延迟半个周期长度而产生延迟信号;
时间差检测元件,其配置为:
响应于确定过零检测信号在确立所述延迟信号之前被确立,输出导通命令,所述导通命令是所述过零检测信号和所述延迟信号的逻辑与,当被确立时,所述过零检测信号表示所述多相转换器的第二升压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零电流条件被满足;并且
响应于确定所述过零检测信号在确立所述延迟信号之前不被确立,输出导通命令,所述导通命令是所述过零检测信号;以及
第二阶段控制器,其配置为:确立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以响应于所述导通命令导通所述第二升压转换器的第二功率晶体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差检测元件进一步配置为:
确定所述过零检测信号的确立和所述延迟信号的确立之间的时间差;并且
输出所述时间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1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高产量的晶片刻痕校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