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质沥青连续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42660.1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0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范显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06 | 分类号: | C10C3/06;C10C3/02;B01D5/00;B01D53/14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3028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连续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质沥青连 续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予熔阳极等炭素制品中,要求的原料沥青需符合下列技术 指标:软化点SP为100~106℃,甲苯不溶物BI为35~37%,喹啉不 溶物QI为9~12%,固定炭C为57~59%,β树脂(BI-QI)≥23%, 灰份A≤0.3%,水份W≤5%。
为了获得上述优质的电极沥青,必须对煤沥青进行热加工改质。 所谓改质,就是沥青中的芳烃分子在热聚合和缩合过程中产生氢、甲 烷和水。同时,沥青中原有的β树脂的一部分转化为二次α树脂,苯 不溶物的一部分转化为二次β树脂,从而使QI,BI和β值随之增长, 其粘结性组份含量得到提高,沥青得到改质。在宏观的高分子理论中,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氢粘环化合物上的不饱和键发生断裂,不稳定的 低分子官能脱落下来,剩下的分子结构在一定温度下呈液态而具有热 塑性,可抽成丝,焦化时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这种粘结性能在电极 成型过程中使分散的炭质原料形成塑性糊,可以压制各种形状的工程 结构材料。同时,在焙烧过程中沥青能自行焦化,将原来分散的炭质 原料胶结成炭的整体,具有所要求的结构强度。
但是目前对于改质沥青的生产方法通常是采用间歇式的改质沥 青生产流程: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反应釜上各配有一台烟气冷凝冷却 器、文氏管消烟装置和中间槽。热态的中温沥青依次从釜顶进入三个 反应釜,并在中温沥青不进反应釜的时间内进行升温、恒温、降温, 然后依次从反应釜底部放料,再用中间槽的液下泵送至沥青高置槽。
采用上述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存在如下不足:(1)在聚合温度下的 聚合时间不够;(2)改质沥青的质量不稳定;(3)反应釜要频繁恒速 升降温,降低了反应釜体寿命和加热炉内衬砖的使用寿命;(4)环境 污染大;(5)工人劳动强度大;(6)大量热损失,造成能耗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质沥青连续生产系统。 有效提高和稳定改质沥青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耗、降低工人 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改质沥青连续生产系统,包括二次蒸发器、第一反应釜、第 二反应釜和沥青高置槽,所述二次蒸发器通过桥架管道与第一反应釜 底部相连,第一反应釜通过溢流管与第二反应釜底部相连,所述第二 反应釜通过成品管与沥青高置槽相连。
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中间槽,中间槽的进口与桥架管道相连,出 口通过液下泵与沥青高置槽相连。
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顶部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和第二 冷凝器,且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分别与气液分离器相连,在气液 分离器上分别连接有文氏管和油槽。
所述文氏管的进口分别与沥青高置槽和中间槽相连。
所述文氏管的出口还连接有洗净塔,并在洗净塔内设置有循环 槽。
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均采用列管式冷凝冷却器。
一种采用上述系统进行改质沥青连续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 骤:
(1)将从二次蒸发器底部出来的中温沥青在压差的作用下经桥 架管道从第一反应釜底部进入第一反应釜内进行聚合缩合反应,然后 从第一反应釜上部的溢流管出来,再从第二反应釜底部进入第二反应 釜内进行聚合缩合反应,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均为 10~12小时;
(2)经过第二反应釜反应后得到的改质沥青通过上部的成品管 直接流入成品高置槽;
(3)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产生的烟气分别进入第一冷凝器 和第二冷凝器冷却,未被冷凝完全的气液相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器, 气相烟气进入文氏管,液相流入油槽;
(4)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中间槽及沥青高置槽内的所有 烟气进入文氏管,经过洗净塔用洗油喷洒吸收后的尾气由黄绿色变成 了白色排入大气。
所述从二次蒸发器底部出来的中温沥青温度为280~300℃。
所述第一反应釜的底温度控制在335~380℃范围内,第一反应釜 的烟道温度控制在420~480℃范围内;第二反应釜的底温度控制在 395~410℃范围内,第二反应釜烟道温度在380~430℃以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26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糠胺的苯并噁嗪树脂和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杂交瘤细胞株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