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7983.1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7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峰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郑霞 |
地址: | 570102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背面 扫描 防伪 结构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及 防伪包装。
背景技术
防伪是一种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假冒、仿造行为的技术手段,是指用一 防止伪造、假冒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材料、技术装备等。
对于商品的生产厂商而言,防伪技术是一种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 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防范性技术措施,更是现代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 其产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必须手段。
但是,如果要在已经生产或设计好的商品包装上增加防伪信息,则需要 对商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将会浪费已有设计以及已生产的商品包 装,大大增加成本;并且如果商品包装已经被消费者所熟识,重新设计商品 包装将会使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度降低,影响商品的销量。如果另外附加防 伪标签等,则无法与商品包装结合为一体,降低了防伪可靠性。
另外,不法分子在制造假货的过程中,对防伪特征也会进行仿造;随着 防伪技术的进步,可以对防伪特征进行处理以增加不法分子仿造的难度,比 如采用将防伪特征隐藏在可刮去的涂层/可揭开的表层下等手段;但这样同 时也会使消费者查验防伪特征的过程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生产且能够从背面扫描的的 防伪结构及防伪包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从背面扫描的防伪结构,包括:基层;
第一防伪层,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能够从所述基层的底面呈 现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层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淋膜层;
涂层,覆盖在所述淋膜层上;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特征层,附着在所述涂层上。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还包括:
设置有防伪信息的第二防伪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至少部分区域上。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
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 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附着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二防伪层按照表面向外的方式复合在所述基 层的表面,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 的全部或部分透明区域重合。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结构还包括:
覆盖所述基层的底面的胶层;
所述第二防伪层的表面通过所述胶层复合在所述基层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
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的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基层的表面设置有标识所述防伪信息位置的齿孔;
所述齿孔形成贯穿所述基层的直线,将所述基层的表面分隔为两个区 域;
或者,
所述齿孔在所述基层的表面围出任意形状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未设置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底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设置有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承载层;
所述承载层设置有所述二维码和/或条形码的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 上;或者,所述承载层为透明材质,任一面附着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
所述承载层上设置有所述二维码的区域与所述基层的全部或部分透明 区域重合。
一种防伪包装,包括:透明包装物;
上述的防伪结构;
所述防伪结构附着在所述透明包装物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峰,未经李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7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