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器极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31003.7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9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毛建;朱军;樊明杰;陈金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海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极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容器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又称电容,是一种储能元件,其结构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半可变电 容器、可变电容器三种,它的特点是容量大,但是漏电大,误差大,稳定性差,常用作交流旁 路和滤波,在要求不高时也用于信号耦合。它是一种用铝材料制成的电性能好、适用范围 宽、可靠性高的通用型电解电容器。它是由铝圆筒做负极,里面装有液体电解质,插入一片 弯曲的铝带做正极而制成的电容器称作铝电解电容器。它的芯子是由阳极铝箔、浸有电解 液的衬垫纸、阴极铝箔、天然氧化膜等重叠卷绕而成的,芯子含浸电解液后用铝壳和胶盖密 闭起来就构成一个电解电容器。一般情况下,铝电解电容器的铝壳外面都有一个塑料套管。 套管颜色五颜六色,它不仅美观,而具有特定的意义。铝电解电容器它的特点是容量大,但 是漏电大,误差大,稳定性差,常用作交流旁路和滤波,在要求不高时也用于信号耦合。电解 电容有正、负极之分,使用时不能接反。
铝电解电容器技术发展演进,配合着3C电子产品的需求,逐渐朝向高容量、低阻 抗、小型化、高频化、高稳定性、及环境兼容性等特色而迈进。习知之固态电解电容器系由芯 子、铝壳和胶盖所组合而成,其中,芯子系藉由将正极箔和负极箔分别钉接于正、负极导线 及电解纸来予以卷绕而成,再将芯子含浸于电解液中而形成固态电解质之后,藉由将铝壳 和胶盖予以组立封装后完成。
现有的电容器极性检测仪器通过指示灯的指示测试极性,自动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 理、使用方便的电容器极性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外壳、内壳、电池、铜片、 金属挡片、压缩弹簧、磁铁探棒、感测头、CCD图像传感器、PLC控制器、电子显示屏幕;所述的 外壳内设置有内壳,外壳、内壳的上端设置有电池;所述的外壳的外壁设置有铜片;所述的 电池通过导线与下方的磁铁探棒,磁铁探棒的上端设置有金属挡片,金属挡片的下方设置 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内壳的底部设置有感测头;所述的电池的上端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 的外壳的外壁设置有电子显示屏幕;所述的外壳的底部设置有CCD图像传感器;所述的感测 头、CCD图像传感器、电子显示屏幕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的铜片的一端与PLC控制器连接, 另一端的导通接点位于金属挡片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电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为多边形外壳,且电子显示屏幕设置在多边形外壳的一侧 边上部。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感测头感应到含铁成分或含磁性材质的材料,磁铁探棒受到 磁性相吸作用而往下移动,金属挡片与铜片的导通接点相接触,使得由金属挡片、铜片、PLC 控制器、电池形成电路回路;导通感测头和CCD图像传感器分别采集电容器的极性和图像经 过PLC控制器处理,由电子显示屏幕通过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器极性 检测装置,能实现电容器电极的自动检测,能直观地显示电极,智能化程度高,本实用新型 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内壳;3、电池;4、铜片;5、金属挡片;6、压缩弹簧;7、磁铁探棒;8、感测 头;9、CCD图像传感器;10、PLC控制器;11、电子显示屏幕;12、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海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海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1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