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9774.2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国森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99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硬盘。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目前,现有的计算机硬盘都是直接将硬盘通过螺钉固定在机箱内部,在计算机使用时,经常会受到撞击等振动作用,从而引起计算机机箱内部的振动,将振动传递到硬盘中,在硬盘高速转动作用过程下,轻微的振动作用都会影响硬盘,导致硬盘的损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硬盘大多有散热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硬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硬盘,包括固定外壳、硬盘主体,所述硬盘主体一侧上设有连接接口,所述固定外壳一侧上设有支撑架,所述固定外壳上端设有若干个张紧弹簧,所述每一个张紧弹簧与硬盘主体之间、硬盘主体与固定外壳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夹持垫,所述硬盘主体下端与固定外壳之间设有支撑垫,所述固定外壳上、下两侧面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硬盘主体上、下侧面上设有散热铜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张紧弹簧两端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垫、支撑垫为弹性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铜管与硬盘主体之间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张紧弹簧、夹持垫、支撑垫与散热铜管,这样将硬盘主体放置在夹持垫、支撑垫之间,然后通过张紧弹簧实现硬盘主体的夹持,这样在张紧弹簧的作用下有效的吸收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减振效果好,确保计算机硬盘的正常工作,同时散热铜管可以将硬盘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易于硬盘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外壳;101.散热孔;2.硬盘主体;3.连接接口;4.支撑架;5.张紧弹簧;6.夹持垫;7.支撑垫;8.散热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计算机硬盘,包括固定外壳1、硬盘主体2,所述硬盘主体2一侧上设有连接接口3,所述固定外壳1一侧上设有支撑架4,所述固定外壳1上端设有若干个张紧弹簧5,其中所述张紧弹簧5两端为固定连接。所述每一个张紧弹簧5与硬盘主体2之间、硬盘主体2与固定外壳1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夹持垫6,所述硬盘主体2下端与固定外壳1之间设有支撑垫7,其中所述夹持垫6、支撑垫7为弹性材质制成。
所述固定外壳1上、下两侧面上设有散热孔101,所述硬盘主体2上、下侧面上设有散热铜管8,其中所述散热铜管8与硬盘主体2之间固定连接。这样将硬盘主体2放置在夹持垫6、支撑垫7之间,然后通过张紧弹簧5实现硬盘主体2的夹持,这样在张紧弹簧5的作用下有效的吸收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减振效果好,确保计算机硬盘的正常工作,同时散热铜管8可以将硬盘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易于硬盘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国森,未经冯国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9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