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套轴与套筒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27769.8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8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洋;宋振林;郭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豫北凯斯特隆(新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20 | 分类号: | B62D1/2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毋致善 |
| 地址: | 45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套筒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技术,特别是一种汽车转向套轴与套筒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转向中间轴套轴与套筒的连接结构为花键连接,套筒上均布有四个径向孔分别与中间轴套轴周面上沿轴向设置的二个环形槽连通,通过注塑在上述四个径向孔和两个环形槽形成四个注塑棒和两个环形圈体。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金属花键之间的间隙,当套轴承受扭矩时,注塑棒承受冲击剪切力,注塑棒易产生断裂,使溃缩吸能作用消弱,同时,由于注塑时需要的压力较大,易产生跑胶,因而难以准确控制溃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方便和溃缩力容易控制的一种汽车转向套轴与套筒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转向套轴与套筒的连接结构,包括套轴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周面上均布有铆点,所述铆点在套筒内表面上形成凸起。所述套筒周面上均布的铆点为螺旋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低成本工艺简单和溃缩力容易控制且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时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2所示,在套轴1与套筒2组装后,用压力机在套筒的周面上进行铆点,所述铆点3为4个螺旋均布于套筒周面上,根据套轴和套筒的具体溃缩力要求,决定具体的铆点数量,所述铆点至少为2个。通过控制铆点数量和位置,使压溃力均匀分布到每个铆点上可较为精确的控制压溃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套筒上的铆点在套筒内表面上形成的凸起与中间轴套轴形成过盈配合,当冲击载荷超出允许的载荷极限时,铆压便失效,套筒与中间轴套轴便相对滑动,此时,铆点会缓冲冲击载荷,并提供恒定的滑动的阻力。
上述铆点结构的制作工艺极其简便,生产效率高且所产生的溃缩力容易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豫北凯斯特隆(新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豫北凯斯特隆(新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刷直流电机射钉器
- 下一篇:一种测定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效价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