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餐厅味道吸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2017.2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4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凯源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02;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餐厅 味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味扩散器。
背景技术
餐桌一般放置在与客厅接近的地方,吃饭时,由于餐厅中缺少用于扩散气味的装置,饭 菜味道容易扩散至客厅甚至卧室中,常常需要通风处理。目前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开窗 通风已不大现实,因而需要开启空调改善室内空气状况,而空调的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智能餐厅味道吸除器, 其结构简单,能耗低,味道扩散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智能餐厅味道吸除器,其安装于餐桌旁边的墙壁上,所述吸除器包括门形吸除圈、 安装于吸除圈中的吸除风机,吸除风机的外壳通过多根固定杆与吸除圈固连,外壳上设有控 制吸除风机的电源按钮,吸除风机的出风管通入墙壁中;所述吸除圈为空心结构,其上均布 有吸气孔并通过导风管与外壳连接,其外侧对称安装有多根外伸杆,外伸杆的端部安装有红 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为餐桌的两侧,其通过控制器与吸除风机连接,控制器中 设有延时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吸除圈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多块平行设置的搁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餐桌旁,采用红外感应方式智能启动风机对就餐时的饭菜气味进行吸 除,有效的放置味道扩散,保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舒适,其智能程度高,使用方便。本实 用新型的外形美观,对餐厅还起到装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餐桌;2、墙壁;3、吸除圈;31、吸气孔;4、吸除风机;5、外壳;6、固定 杆;7、导风管;8、按钮;9、搁板;10、外伸杆;11、红外传感器;12、控制器;13、延时 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餐厅味道吸除器,其安装于餐桌1旁边的墙壁2上,吸除 器包括门形吸除圈3、安装于吸除圈3中的吸除风机4,吸除风机4的外壳5通过多根固定杆 6与吸除圈3固连,外壳5上设有控制吸除风机4的电源按钮8,吸除风机4的出风管通入墙 壁2中;吸除圈3为空心结构,其上均布有吸气孔31并通过导风管7与外壳5连接,其外侧 对称安装有多根外伸杆10,外伸杆10的端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1的检测区 域为餐桌1的两侧,其通过控制器12与吸除风机4连接,控制器12中设有延时模块13。
本实用新型中,吸除圈3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多块平行设置的搁板9。搁板9用于搁置其 他小件物品,如花瓶、玩具及其他装饰物等。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源按钮8处于开启状态;就餐时,当餐桌1的两侧坐有人时,红 外传感器11检测到信号,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2处理,控制器12中的延时模块13根据延 时时间启动吸除风机4:延时模块13中设定的延时时间如1分钟,只有当在此时间内控制器 12均能持续接收到红外传感器11的信号时,经过延时时间后才启动吸除风机4;经过吸除风 机4工作,通过吸除圈3对餐桌2附近的饭菜香味吸除,并通过墙壁2(空心墙)排出。吸 除圈3采用门形结构,其吸除范围大,效果好。当冬天使用时,热的饭菜味道通入墙体中, 还起到一定的室内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为对称结构,其外形美观,还能对餐厅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12、延时模块13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 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 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凯源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凯源家庭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2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