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萎凋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1004.3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0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鼎市西坑孔家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5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萎凋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萎凋房,特别是白茶的萎凋。
背景技术
在阴雨连绵,或气温低、湿度大天气,自然萎凋茶叶(白茶)的鲜叶有时候几天都不容易干,在茶叶(白茶)生产量较大时,没有足够空间来做自然萎凋茶叶(白茶),萎凋的效率低,效果不好,容易受天气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萎凋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萎凋房,包括房间,所述房间内设置有成列的用于放置待萎凋茶叶的多层的竹筛,每列竹筛经萎凋架固连于房间内,所述房间的墙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锅炉暖气进入的通气口,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扰动空气的风扇、用于排出萎凋茶叶产生的水气的排气扇。
优选的,所述竹筛的形状为工字型,所述萎凋架包括固定在房间内用于与竹筛一侧连接的竖向杆件,所述竖向杆件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竹筛一侧的L形挂钩,所述萎凋架还包括自房间顶部向下延伸的铁丝,所述铁丝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竹筛另一侧的挂钩,同层的L形挂钩与挂钩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房间沿着其宽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互相对称的两列竹筛,用于固连每列竹筛的萎凋架也互相对称,两相邻萎凋架同层的挂钩之间设置有用于互相张拉挂钩使两相邻竹筛紧固于挂钩上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房间内还设置有用于未工作时通风换气与工作时方便观测内部情况的玻璃窗。
优选的,所述房间内还设置有开关的门。
优选的,所述风扇设置于房间内部的相对壁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能够实现加温萎凋茶叶,结构简单,效果好,能够批量的萎凋茶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房间;2-竹筛;3-萎凋架;4-通气口;5-风扇;6-排气扇;7-竹筛一侧;8-竖向杆件;9-L形挂钩;10-铁丝;11-竹筛另一侧;12-挂钩;13-弹簧;14-玻璃窗;15-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3所示,一种茶叶萎凋房,包括房间1,所述房间内设置有成列的用于放置待萎凋茶叶的多层的竹筛2,每列竹筛经萎凋架3固连于房间内,所述房间的墙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锅炉暖气进入的通气口4,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扰动空气的风扇5、用于排出萎凋茶叶产生的水气的排气扇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竹筛的形状为工字型,所述萎凋架包括固定在房间内用于与竹筛一侧7连接的竖向杆件8,所述竖向杆件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竹筛一侧的L形挂钩9,所述萎凋架还包括自房间顶部向下延伸的铁丝10,所述铁丝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竹筛另一侧11的挂钩12,同层的L形挂钩与挂钩高度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房间沿着其宽度方向至少设置有互相对称的两列竹筛,用于固连每列竹筛的萎凋架也互相对称,两相邻萎凋架同层的挂钩之间设置有用于互相张拉挂钩使两相邻竹筛紧固于挂钩上的弹簧1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房间内还设置有用于未工作时通风换气与工作时方便观测内部情况的玻璃窗1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房间内还设置有开关的门1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设置于房间内部的相对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萎凋一般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为佳,萎凋历时一般在36小时左右。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茶叶萎凋房。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鼎市西坑孔家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鼎市西坑孔家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1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