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智能头箍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20425.4 | 申请日: | 2015-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4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梁钟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智能技术研究院;东莞中思检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0 | 代理人: | 程修华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智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智能头箍。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技术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现有技术的智能头箍是一款检测车辆驾驶人员开车安全状态的辅助电子产品,通过检测驾驶人员的脑电信号,分析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实时提醒驾驶人员,其运用先进的脑电技术采集人体脑电信号,利用特定的算法来判断使用者的驾驶状态,在使用者较疲劳的状态下,会发出声、光、电、震动等方式来提醒驾驶人员注意集中精力。但现有技术的智能头箍是一体式的,功能单一,使用折叠不方便,特别不适合女性驾驶人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折叠方便,特别适合女性驾驶人员使用的可折叠智能头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智能头箍,其包括发箍、后带,所述发箍中部安装有银触点,该头箍还设有控制电路,所述银触点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银触点检测驾驶人员的脑电信号,分析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实时提醒驾驶人员,所述发箍的两端部与后带的两端部结合处都设有折叠机构,所述发箍通过折叠机构可折叠于后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箱体、转轴、T形钉、离合器,所述发箍端部设有内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T形钉与箱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安装于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离合器与内齿轮咬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银触点的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可折叠智能头箍还设有后带收缩机构,所述后带收缩机构用于收缩后带,改变后带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头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后带收缩机构包括箱体左盖或箱体右盖内侧设有的离合凹槽,所述后带的一端部设有与所述离合凹槽离合配合的离合突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箍的两端部与后带的两端部结合处都设有折叠机构,所述发箍通过折叠机构可折叠于后带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折叠方便,特别适合女性驾驶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立体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当发箍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发箍;
11—内齿轮;
2—后带;
3—银触点;
4—控制电路;
5—折叠机构;
51—箱体;
52—转轴;
53—T形钉;
54—离合器;
6—后带收缩机构;
61—离合凹槽;
62—离合突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折叠智能头箍,其包括发箍1、后带2,所述发箍1中部安装有银触点3,该头箍还设有控制电路4,所述银触点3与控制电路4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4通过银触点3检测驾驶人员的脑电信号,分析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实时提醒驾驶人员,所述发箍1的两端部与后带2的两端部结合处都设有折叠机构5,所述发箍1通过折叠机构5可折叠于后带2上。银触点3的数量为2个以上,本实用新型采用2个。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折叠机构5包括箱体51、转轴52、T形钉53、离合器54,所述发箍1的两端部都设有内齿轮11,所述转轴52的一端通过T形钉53与箱体51可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54固定安装于转轴52的另一端,所述离合器54与内齿轮11咬合。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可折叠智能头箍还设有后带收缩机构6,所述后带收缩机构6用于收缩后带2,改变后带2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头形。所述后带收缩机构6包括箱体51的箱体左盖或箱体右盖内侧设有的离合凹槽61,所述后带2的一端部设有与所述离合凹槽61离合配合的离合突台62。
正常使用时,如图1所示,发箍1、后带2展开戴上即可;当发箍状态使用时,如图3所示,把发箍1向上折叠使发箍1与后带2成一定夹角即可;折叠状时,如图4所示,把发箍1向后折叠使发箍1折叠于后带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智能技术研究院;东莞中思检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智能技术研究院;东莞中思检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0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