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色带掉粉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6125.9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连新亮;窦军辉;薛淑芳;魏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1/14 | 分类号: | B41J3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碳带掉粉程度的检测装置,特别涉及色带掉粉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热转印碳带成品检测中,对碳带掉粉程度的检测,主要是凭人工手指刮擦,因人工刮擦力度不同造成检测结果不同,也无标准的掉粉程度划分,国内目前无标准检测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色带掉粉检测仪,可实现对不同碳带在同一种摩擦力下掉粉程度的检测,避免了传统人工操作中人为因素产生的检测误差。
具体技术方案为:色带掉粉检测仪,包括底座、立柱和冲击杆,立柱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立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滑座和阻尼板,滑座上设有通孔,冲击杆通过通孔竖直贯穿滑座并与滑座滑动连接,阻尼板上设置有阻尼孔且阻尼孔位于冲击杆的正下方,阻尼孔的直径大于冲击杆的直径,冲击杆上端固定套设有缓冲套,缓冲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冲击杆底部到缓冲套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座上端到阻尼板下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阻尼孔的直径为A,冲击杆的直径为B,碳带的厚度为C,A=B+2C+0.1mm。
所述冲击杆外侧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槽,通孔内设有与导向槽对应的凸块。
所述缓冲套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滑座通过螺栓设置于立柱上端。
所述滑座上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螺纹孔,滑座上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通过与螺纹孔之间的的配合与滑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使用时,将碳带放置于阻尼板上并将阻尼孔覆盖,碳带的碳面朝下,然后使冲击杆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冲击杆底部到缓冲套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座上端到阻尼板下端之间的距离,碳带在冲击杆的作用下穿过阻尼孔并在贯穿阻尼板的过程中与阻尼板发生摩擦,在碳带贯穿阻尼板之后冲击杆在缓冲套的作用下停止运动,取下碳带,选择不同规格的碳带进行上述操作,然后将碳带按掉色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作为以后评判碳带掉色程度的一个参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色带掉粉检测仪,包括底座1、立柱2和冲击杆3,立柱2竖直设置于底座1上,立柱2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滑座4和阻尼板5,滑座4上设有通孔,冲击杆3通过通孔竖直贯穿滑座4并与滑座4滑动连接,阻尼板5上设置有阻尼孔6且阻尼孔6位于冲击杆3的正下方,阻尼孔6的直径大于冲击杆3的直径,冲击杆3上端固定套设有缓冲套7,缓冲套7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冲击杆3底部到缓冲套7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座4上端到阻尼板5下端之间的距离。
阻尼孔6的直径为A,冲击杆3的直径为B,碳带的厚度为C,A=B+2C+0.1mm,使碳带在冲击杆3的作用下能通过阻尼孔6并与阻尼板5发生摩擦。
冲击杆3外侧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槽8,通孔内设有与导向槽8对应的凸块,使冲击杆3沿导向槽8的轨迹运动。
缓冲套7由弹性材料制成,避免与滑座4发生刚性碰撞。
滑座4通过螺栓9设置于立柱2上端,安装拆卸方便。
滑座4上设有与通孔连通的螺纹孔,滑座4上设有锁紧螺栓10,锁紧螺栓10通过与螺纹孔之间的的配合与滑座4连接,通过锁紧螺栓10可对冲击杆3进行限位,当不工作时拧紧锁紧螺栓10,使冲击杆3位于阻尼板5的上方,便于在阻尼板5上铺设碳纸;当工作时解除对冲击杆3的固定,使冲击杆3可做自由落体运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使用时,将碳带放置于阻尼板5上并将阻尼孔6覆盖,碳带的碳面朝下,然后使冲击杆3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冲击杆3底部到缓冲套7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滑座4上端到阻尼板5下端之间的距离,碳带在冲击杆3的作用下穿过阻尼孔6并在贯穿阻尼板5的过程中与阻尼板5发生摩擦,在碳带贯穿阻尼板5之后冲击杆3在缓冲套7的作用下停止运动,取下碳带,选择不同规格的碳带进行上述操作,然后将碳带按掉色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作为以后评判碳带掉色程度的一个参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61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