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477.3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军;肖佳;王守民;雷创;李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油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中开采出的原油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其中含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 石蜡,随着开采压力和温度的逐渐降低及气体的不断析出,导致石蜡在原油中 的溶解力不断下降,最终经过聚集,石蜡沉积在油井套管的内管壁上;这一“结 蜡”现象,将严重影响油井的生产能力和原油的质量。
在现在油田生产中,为了减少油井“结蜡”,需要定期向油井套管内加特制 的药剂,以保证油井正常生产能力和原油的质量。目前,向油井套管内加药的 常用方法是加药车将药剂拉到油井,然后在将药剂倒入小药桶中,再使用漏斗 将药剂倒入油井套管内;这种加药方法的缺点如下:
一是需要加药人员操作步骤多,加药工作效率低;
二是药剂具有挥发性,且其气味具有刺激性,加药人员容易受药剂伤害;
三是药剂外露操作,容易液滴飞溅,导致药剂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 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其包括:
第一连接管、控制阀、胶皮管和平衡管,第一连接管一端为连通供药容器 端口,另一端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的另一端与胶皮管连接,胶皮管另一端用 以连通油井套管;
第一连接管中部设有开口,平衡管一端位于第一连接管上方,另一端由第 一连接管的开口进入第一连接管,并由第一连接管的连通供药容器端口伸出, 平衡管与第一连接管的开口密封连接。
通过控制阀控制第一连接管与胶皮管的连通,到达控制供药容器与油井套 管之间的连通的目的,减少了加药人员操作,通过全程封闭操作,以及液滴飞 溅;并可以通过平衡管向供药容器内导入空气,平衡了供药容器内的气压,使 得药剂从供药容器中顺畅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 征。
进一步地,平衡管位于第一连接管上方的一端连接有放空阀。
进一步地,放空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透明 管,透明管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平衡管包括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和弯头,弯头中部焊接在 第一连接管的开口上,弯头一端位于第一连接管外并与第三连接管连接,弯头 另一端位于第一连接管内并与第四连接管连接,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伸出第一 连接管的连通供药容器端口,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放空阀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异径接头和第一短接管,异径接头的大端与第一连接管 连接,其小端与第一短接管连接,第一短接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短接管和防脱管,第二短接管一端与控制阀连接, 另一端与防脱管连接,防脱管另一端设有倒扣,胶皮管插接在倒扣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连接管和胶皮管输送药剂,药剂全程封闭输送,避免了药剂的挥 发及液滴飞溅,保护了加药人员的安全,减少了药剂的浪费;通过控制阀启闭 药剂的输送,方便了加药人员的操作,减轻了加药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平衡 管向供药容器内导入空气,平衡了供药容器内的气压,使得药剂从供药容器中 顺畅流出;采用带刻度的透明管和平衡管,方便观察药剂注入量,为加药人员 提供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油井加药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 连接管1、控制阀2、胶皮管3和平衡管4,第一连接管1一端为连通供药容器 端口,另一端与控制阀2连接,控制阀2的另一端与胶皮管3连接,胶皮管3 另一端用以连通油井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4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