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浓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0363.9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402191 重庆市永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浓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造纸的工艺中,污泥的最终处置有以下三种途径: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由于污泥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雨水浸泡和渗漏污染地下水环境,适宜污泥填埋的填埋场越来越难以选择,将污泥进行填埋受到较多的限制。虽然城市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氮、磷、钾,但污泥中含有多氯联苯和重金属,它的土地利用也受到了较多的限制,仅能用于园林和城市绿化。污泥焚烧能将有机组分全部碳化生成稳定的无机物,残渣无臭、无菌,无害化彻底,体积可以减少60%,减量化彻底。它将是现在及未来最有前景的污泥处置技术,既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污泥处置费用。但是由于污泥的水分较高,直接焚烧能耗较高,因此,目前都是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后,再进行焚烧。
传统的污泥脱水工艺方法中,是将沉淀池中的泥浆液自然沉降后,再由传统的板框机处理,这样处理的方式由于在沉淀池的含固率较低,导致板框机处理效率也不高,从而增加能耗,大大增加了造纸成本,随着造纸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方法处理后的污水已经达不到严格的要求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提高泥浆液含固率、提高污泥浓缩处理效率并且降低能耗的污泥浓缩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板框过滤装置,还包括浓缩装置,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浓缩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浓缩装置的出料口与板框过滤装置连接,浓缩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进料口、过滤网、出料口和排水管,进料口设置在过滤网输入端的上方,出料管设置在过滤网输出端的下方;还包括絮凝剂添加管路,絮凝剂添加管路与浓缩装置的进料口连通。
优选的,过滤网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过滤网由上至下并列设置。
优选的,浓缩装置还包括用于带动过滤网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驱动连接的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
优选的,从动滚轮和主动滚轮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与过滤网贴合的支撑滚动轴。
优选的,过滤网均倾斜设置,且过滤网靠近出料口的一端高于其靠近进料口一端。
优选的,浓缩装置还包括测量控制模块。
优选的,沉淀池通过送浆泵与浓缩装置连接。
优选的,板框过滤装置包括若干个板框单元和分别设置于每个板框单元的两侧的液压驱动模块,每个板框单元包括多个板框,相邻板框之间设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板框过滤装置,还包括浓缩装置,沉淀池的输出端与浓缩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浓缩装置的出料口与板框过滤装置连接,浓缩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的进料口、过滤网、出料口和排水管,进料口设置在过滤网输入端的上方,出料管设置在过滤网输出端的下方;还包括絮凝剂添加管路,絮凝剂添加管路与浓缩装置的进料口连通。工作时,沉淀池中自然沉淀后获得的泥浆液输送至浓缩装置,同时通过絮凝剂添加管路向浓缩装置中加入絮凝剂,使泥浆液与絮凝剂混合后进入浓缩装置,然后经过进料口均匀地分铺于过滤网上,絮凝剂使泥浆液进一步絮凝沉淀,并在重力作用下使滤液与污泥分离,从而大大提高了泥浆液的含固率,滤液则透过过滤网至排水管排出后进入下一个污水处理工序,污泥则由过滤网送至出料口,然后进入板框过滤装置压榨成泥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浓缩装置处理后,使泥浆液的含固率由原来的3%提升到9%以上,加快了脱水速率,从而显著提升了后续板框过滤装置的污泥处理效率,使板框过滤装置的日绝干污泥产量由17吨增加至34顿以上,由此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行的能耗,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浓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浓缩系统的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浓缩系统的浓缩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沉淀池1;
浓缩装置2、机架21、进料口22、过滤网23、传输机构24、电机241、主动滚轮242、从动滚轮243、支撑滚动轴244、出料口25、排水管26、测量控制模块27、絮凝剂添加管路28;
板框过滤装置3、液压驱动模块31、板框单元32、板框321、弹簧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0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玻璃生产装置上的角度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提高沼气池产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