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隐形针灸鞋袜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8961.2 | 申请日: | 2015-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孟君;许瀞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孟君 |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39/06;A61N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 针灸 鞋袜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鞋袜制品,涉及医疗保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隐 形针灸医疗保健鞋袜制品。
背景技术
鞋袜制品是一种足部服饰,包括鞋子、鞋垫、鞋材、鞋内置足套、鞋袜。 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鞋袜制品,已有不少涉及脚底磁疗、热疗及改善脚与鞋 内环境条件的技术发明。使用隐形针灸技术的鞋袜制品,讫今尚未有发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鞋袜制品内里(1)镶嵌或连接或粘接隐形 针灸材料(2),使人的脚穿上鞋袜制品后,鞋袜制品内里(1)的隐形针灸 材料(2)能够接触到脚上皮肤穴位,实现足部针灸疗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袜制品包括鞋子、鞋垫、鞋套、鞋内置足套、鞋袜、 袜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袜制品内里(1)是相对于鞋面的鞋内里,包括 鞋底内里、鞋邦内里、鞋内袜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镶嵌是将一个物体嵌入 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或粘接是用铆钉及其他 连接方式或粘接方式使二者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形针灸材料(2)是 一种没有针形针刺入又有针灸作用的有形材料,有圆片形、多边形、点状形、 不规则形;所述的隐形针灸材料(2)由红外材料与强化剂及辅料混合加工 而成,其中红外材料5-50%,强化剂0.5-5%,辅料45-94.5%,所述的红外材 料是具有红外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材料,所述的强化剂是香草基化合物即反式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Capsaicin);所述的辅料是陶瓷材料或高 分子材料。
所述的红外材料是具有红外法向发射功能的材料,可发射红外及远红外 波。
本实用新型在鞋袜制品内里(1)镶嵌连接的隐形针灸材料(2),其平面 要高于鞋袜制品内里面,呈凸形。
本实用新型在鞋袜制品内里(1)镶嵌连接的隐形针灸材料(2),其大小 为0.5-5cm,厚度0.1-1cm。
本实用新型在鞋袜制品内里(1)镶嵌连接的隐形针灸材料(2),其位置 在鞋内前部与中部,具体镶嵌连接点根据人体足部反射区与经络穴位对应所 治疗的疾病设计,可通过足部反射区康复治疗相关慢性病。
本实用新型用于健脑、补脑,预防与治疗脑萎缩、老呆症用途的隐形针 灸材料(2)点位置在鞋袜制品内里(1)能够与大足姆趾肚(大脑反射区) 接触鞋尖部与能够与涌泉穴位接触的鞋中部(肾反射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进步在于用隐形针灸实现足部反射区治疗,其技术优 点:一是通过鞋袜制品应用隐形针灸治疗方便生活;二是在鞋袜制品内使用 隐形针灸时间长、疗效更显著;三是隐形针灸固定在鞋袜制品上,通过接触 足部反射区与穴位,接触时间长,针灸感保留时间长,疗效比常规针灸更为 显著。
附图说明:
图1:隐形针灸鞋袜制品结构示意图
1、鞋袜制品内里
2、隐形针灸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分三个步骤:1、制作隐形针灸片:取电气石粉30份, 陶瓷辅料即三氧化二铝70份,加入适当粘合剂,混合充分后,放入压力机 料斗,装上模具,用压力机压成片状隐形针灸材料。再置于陶瓷烧结炉,用 980℃温度烧结成微孔陶瓷片。再置于强化剂池中强化,制成隐形针灸材料 (2)片。2、制作隐形针灸鞋袜制品:按常规制鞋工艺成型鞋制品,在鞋底 内里板面上用冲压机冲出与隐形针灸材料尺寸符合的凹槽,将隐形针灸材料 (2)片镶嵌进凹槽内,并用粘合剂固定,使其不脱落。镶嵌加工要使隐形 针灸材料(2)片凸出鞋底内里平面,以便隐形针灸材料(2)片能够接触到 足部反射区的皮肤。隐形针灸材料(2)片镶嵌位置在鞋底内里面能接触足 底前部与足底中部的足反射区位置。3、制作隐形针灸袜套制品,开凝胶袜 套模具,用凝胶工艺制作袜套,在袜套内里用铆钉连接隐形针灸片,隐形针 灸片连接位置在足大姆指内侧与足中上部涌泉穴位置。4、使用隐形针灸鞋 袜制品,方法是脱掉袜子,赤脚穿上隐形针灸鞋,使足部反射区及穴位皮肤 与鞋内镶嵌的隐形针灸材料(2)接触,产生热麻胀痛的针灸样作用,每次 使用2-3小时,每日使用1次。
本实用新型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临床资料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孟君,未经杨孟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89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