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5139.0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幸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幸东华 |
主分类号: | B60R1/02 | 分类号: | B60R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视镜 支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的安装零部件,特别是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汽车中,后视镜是一项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装置,其中,后视镜支架是整个后视镜的支撑部件,承担着连接后视镜主体与汽车连接部件的功能。然而,现有的后视镜支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支架走线凌乱,支架的转向调节部位容易出现松动、使用效果不佳等技术缺陷,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解决了现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支架走线不方便,容易产生松动、用户体验不佳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配合所述支架本体的支架座,所述支架本体球铰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支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到支架本体铰接端端部并从铰接端端部穿出来的贯穿孔,所述支架座的铰接部位设置有配合所述支架本体上贯穿孔的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架本体的铰接端为一铰接球,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配合所述铰接球的铰接碗,所述铰接球铰接在所述铰接碗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碗的周沿具有多片间隔分布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内壁为弧形内壁且相互配合成为铰接碗的一部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座上的限位片的周沿套设有收缩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本体在其远离铰接球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座,所述连接插座用于与汽车上的连接结构插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架座上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将收缩弹簧覆盖在其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通过在支架本体上设置贯穿孔,走线时可以从贯穿孔进入后视镜,实施方便,外形简洁美观。整个支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和维护成本低。通过在支架座上设置收缩弹簧可以有效防止塑胶因热胀冷缩所出现的松动情况,有效提高使用寿命,提升用户体验。该种后视镜支架装置解决了现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支架走线不方便,容易产生松动、用户体验不佳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上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5。
一种后视镜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本体1和配合所述支架本体1的支架座2,所述支架本体1球铰接在所述支架座2上,支架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到支架本体1铰接端端部并从铰接端端部穿出来的贯穿孔11,所述支架座2的铰接部位设置有配合所述支架本体1上贯穿孔11的通孔21。
通过设置贯穿孔11,在应用布线过程中,后视镜内的导线可从贯穿孔11中穿入并从支架座2的通孔21处进入到后视镜中,方便布线。
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1的铰接端为一铰接球12,所述支架座2上设置有配合所述铰接球12的铰接碗22,所述铰接球12铰接在所述铰接碗22中。
优选地,所述铰接碗22的周沿具有多片间隔分布的限位片23,所述限位片23的内壁为弧形内壁且相互配合成为铰接碗22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支架座2上的限位片23的周沿套设有收缩弹簧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幸东华,未经幸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5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