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2612.X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6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凯音;翁霁明 |
地址: | 317515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焊接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焊机。
背景技术
常用的电焊机是一种技术成熟、结构相对简单的焊接设备,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应用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连接在正负两极接线柱上的焊把和工件,使其在瞬间短路时产生大量高温电弧,从而熔化电焊条上的焊料和焊接工件,达到结合焊接的目的。焊机使用时不可需要的配套部件还包括有焊接电缆,焊把、工件均是通过一根较长的焊接电缆对应连接在正负极接线柱上。目前常用的焊接电缆通常采用橡皮绝缘多股软电缆,具有有一定的抗拉耐弯曲性能,可满足焊接灵活性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焊接电缆与接线柱、焊机面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为固定锁死状态,在焊接扭转过程中容易造成焊接电缆中绝缘橡胶套的扭裂,甚至是导电电缆的折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可360度自由旋转接线柱的电焊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焊机,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的电路板以及与凸设在机壳前面板上的接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自后向前呈可相对旋转的两段式,包括固定段和旋转段,且所述固定段的后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固定段前端中心位置处凹陷有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壁上贴合有一号金属导电圈;所述旋转段后端设有一个与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壁上对应环设有二号金属导电圈;还包括一个带一中心孔的锁紧盖,所述锁紧盖贴合在固定段前端且所述中心孔的孔径略小于限位孔的孔径;由此,所述限位块自中心孔穿过并伸入到限位孔内,且所述旋转段与固定段可通过一号金属导电圈和二号金属导电圈的滑动抵触而电性相连。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接线柱固定锁死、不可旋转的弊端,结合旋转段与固定段的相对旋转设计,可随焊接电缆的扭转幅度而在360度范围内自由旋转,不易折弯破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焊机中,所述固定段外侧设有一号绝缘套,所述旋转段外侧设有二号绝缘套,所述一号绝缘套前端向前延伸而套设到锁紧盖外侧并伸入到二号绝缘套的后端。所述一号绝缘套和二号绝缘套的设置能够提供良好的绝缘保障,且两者为灵活套接,不会影响固定段、旋转段之间的扭转调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焊机中,所述锁紧盖上沿其外端缘均布有多个螺纹通孔,所述固定段上对应位置处开有螺纹盲孔,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通孔、螺纹盲孔相配合。上述结构为锁紧盖与固定段的具体连接方式,稳固连接且装配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保证接线柱绝佳的内部导电和外部绝缘性能的基础上,扩展了接线柱的可旋转性,能够满足焊接电缆接合部位扭转灵活的要求,不易造成其折弯破裂,提高了焊接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电焊机,包括机壳1、安装在机壳1内的电路板2以及与凸设在机壳1前面板上的接线柱3,所述接线柱3自后向前呈可相对旋转的两段式,包括固定段4和旋转段5,且所述固定段4的后端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段4前端中心位置处凹陷有一个限位孔6,所述限位孔6内壁上贴合有一号金属导电圈7;所述旋转段5后端设有一个与限位孔6相适配的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外壁上对应环设有二号金属导电圈9。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带一中心孔11的锁紧盖10,所述锁紧盖10贴合在固定段4前端且所述中心孔11的孔径略小于限位孔6的孔径;由此,所述限位块8自中心孔11穿过并伸入到限位孔6内,且所述旋转段5与固定段4可通过一号金属导电圈7和二号金属导电圈9的滑动抵触而电性相连。
其中,参照图2,所述锁紧盖10与固定段4的封合连接方式具体说明如下,所述锁紧盖10上沿其外端缘均布有多个螺纹通孔10-1,所述固定段4上对应位置处开有螺纹盲孔4-1,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通孔10-1、螺纹盲孔4-1相配合,由此实现稳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26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