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培养袋的自动输导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01837.3 | 申请日: | 2015-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4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继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世野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6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培养 自动 输导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袋的自动输导机构,属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菌培养袋要进入无菌接种室接植菌种前,因为经过高温灭菌,需要在降温室将培养基的温度降低到及时要求的温度后,才能进入接种室接植菌种。接种室是一个高标准的无菌室,培养袋传入接种室时,只能通过尽可能小的通道传递,以降低杂菌进入接种室的几率。传统的传递方式是由人工逐袋通过输入窗口从降温室传入接种室的接种台,这样的传递方式首先是劳动强度大,因为输入窗只能按接种台的方便而不能按人体工程学设计,传递是只能猫腰进行,其次是工作效率低,因为窗口小造成传递速度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培养袋传递过程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袋的自动输导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培养袋的自动输导机构,由输导斗、支架、传输槽构成,输导斗包括斗身、底板、出口和防堵板,斗身为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底板的上面光滑并成斜坡状连接在斗身底部,斜坡高端与斗身的连接处为圆弧状,斜坡的低端为出口,防堵板的上边连接在出口上方的斗身,下边成圆弧状向斗身里侧延伸,圆弧的底部和底板之间构成出口;支架为输导斗的支撑架,支架的上端连接在输导斗的外面;传输槽为两边有挡板的槽状结构,一端连接在出口,另一端沿底板的坡度穿过接种室墙壁上的输入窗向接种台延伸,传输槽在接种台上的末端有挡板。
斗身的宽度在培养袋长度的1.1到1.5倍之间;出口的高度在培养袋直径的1.1到1.5倍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培养袋的定长定直径圆柱状的形状特征,由人工批量的向输导斗储存培养袋后,培养袋因重力自动顺斜坡向下滚动,到达传输槽末端被挡板阻挡,形成自动输导,不但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还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导斗,2、支架,3、传输槽,4、底板,5、出口,6、防堵板,7、接种室墙壁,8、输入窗,9、接种台,10、挡板,11、培养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实施例中,一种食用菌培养袋的自动输导机构,由输导斗1、支架2、传输槽3构成,输导斗1包括斗身、底板4、出口5和防堵板6,斗身为上大下小的斗状结构,底板4的上面光滑并成斜坡状连接在斗身底部,斜坡高端与斗身的连接处为圆弧状,斜坡的低端为出口5,防堵板6的上边连接在出口5上方的斗身,下边成圆弧状向斗身里侧延伸,圆弧的底部和底板4之间构成出口5;支架2为输导斗1的支撑架,支架2的上端连接在输导斗1的外面;传输槽3为两边有挡板的槽状结构,一端连接在出口5,另一端沿底板4的坡度穿过接种室墙壁7上的输入窗8向接种台9延伸,传输槽3在接种台9上的末端有挡板10。
斗身的宽度在培养袋11长度的1.1到1.5倍之间;出口5的高度在培养袋11直径的1.1到1.5倍之间。
实施例1:由手工将经过高温灭菌后,再经降温室将温度降低到符合技术要求的培养袋11,堆放到输导斗1内,培养袋11顺光滑的底板4向出口5移动后,再由传输槽3引导经输入窗8到达接种台9,培养袋11到达处于接种台9上的传输槽3末端时,被挡板10阻挡不能继续移动,培养袋11由挡板10逐个顺传输槽3向输导斗1内的底板4排列。
实施例2:当开始接植菌种时,被挡板10挡住的第一个培养袋11被取出,后面的培养袋11顺势向下移动自动补缺。因为底板4高端与斗身的连接处和防堵板6都是圆弧状结构,培养袋在输导斗1内不会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世野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世野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1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园艺工具
- 下一篇: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半自动装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