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9087.0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5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开悦;刘伟华;张博;高海;刘建国;严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1/10 | 分类号: | C25B1/1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工业 电解水 操作 测试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槽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日益紧缺以及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随着化石资源的不断消耗,以石油、天然气和煤为主的制氢方式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太阳能、风能、核能大量用于发电,电解制氢成本将持续下降。尤其是在风电和光伏装机快速增长的今天,“弃风”和“弃光”现象普遍存在,使用廉价且丰富的“弃风”、“弃光”资源制氢,可实现制氢过程“零污染”。可以预见,低成本、高效率水电解制氢将是未来制氢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电解槽,作为工业电解水装置的核心部件,由阴极板、阳极板、电极以及隔膜等主要构件组成,是工业以及实验室研究的重点,其装配结构及内部构件选材是研究的核心方向。通常情况,工业电解槽由电解小室以及两端的端压板通过螺栓、螺母装配而成,电解小室由隔膜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阳极室和阴极室通过隔膜分隔。隔膜,主要用于防止两极短路、隔离阴阳极气体以及离子导通。阳极室和阴极室,由极板、极框、电极等一系列构件组成,内部碱液在阳极室和阴极室内发生电化学反应,并通过各自循环通道将气体产物排出。一般工业电解水槽体积大、重量重、装配复杂,不利于进行槽体内部构件(如:电极、隔膜等)的实验室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开展实验室范围内的电解槽研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该电解水槽既能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又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该电解槽采用氧端压板、氧端板、氧极板、氧极框、氧电极、隔膜、氢电极、氢极框、氢极板、氢端板和氢端压板依次组合结构,氧电极嵌设于氧极框,氢电极嵌设于氢极框;氧端板上分别设有氧端碱液进口、氧端气液出口,氢端板上分别设有氢端碱液进口、氢端气液出口;氧极板和氢极板的一侧分别带有凸起结构,氧极板通过凸起与氧电极接触,氢极板通过凸起与氢电极接触。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该组合结构通过氧端压板和氢端压板之间的紧固件装配夹紧,相邻部分之间通过垫片密封。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电解槽通过隔膜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氧端板、氧极板、氧极框、氧电极依次叠加形成阳极室,氢电极、氢极框、氢极板、氢端板依次叠加形成阴极室。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氧端板或氢端板为圆形聚氯乙烯材质厚度板。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在氧端板靠近氧极板侧具有上下两个不在厚度方向贯通的氧端板圆形开口,所述氧端板圆形开口与氧端板同一水平线上的氧端板侧壁开口相连通;在氢端板靠近氢极板侧具有上下两个不在厚度方向贯通的氢端板圆形开口,所述氢端板圆形开口与氢端板同一水平线上的氢端板侧壁开口相连通。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氧极板或氢极板为不锈钢板或镀镍板。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氧电极或氢电极为镍丝网电极、泡沫镍电极、烧结镍电极或活性电极。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氧极框为聚氯乙烯氧极框,氢极框为聚氯乙烯氢极框。
所述的模拟工业电解水操作的测试用电解槽,隔膜为石棉布或各种改性石棉隔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解槽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及拆卸装配;
2.本实用新型电解槽主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大幅降低槽体重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3.由于气液进出口开在端板上便于实验操作,碱液不易外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的氧端压板或氢端压板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的氧端板或氢端板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的氧电极或氢电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槽的氧极框或氢极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9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导电梯度炭素阳极
- 下一篇:一种新型超纯氢气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