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互卡式分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92701.0 | 申请日: | 2015-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4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重桂;周炼;高晓春;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2312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式 分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钢构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U型互卡式 分度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圆管与平板焊接过程中,圆弧面与平面的实际接触是点接触 或线接触,若是分度焊接,由分度误差引起的外部尺寸误差会成倍 增加,常规的定位方式为人工划线定位后焊接,人工的不精确性与 焊接的冷热变形会影响整体产品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特 别适用于平板与圆管焊接用的U型互卡式分度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互卡式分 度结构,用于平板与圆管侧壁的焊接,该分度装置具有一金属板, 金属板上设有圆形通孔,沿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壁向其周边开设数条 径向卡槽。
在待焊接的平板上开设有与径向卡槽相对应的横向卡槽,横向 卡槽的宽度与金属板的厚度相当,且横向卡槽的卡槽侧壁与径向卡 槽的卡槽侧壁呈垂直关系,当二者垂直对齐后,平板插入金属板的 径向卡槽,而金属板则插入平板的横向卡槽内,形成U型互卡结构; 且平板开槽后横向卡槽所在方向的剩余的平板宽度与金属板上的径 向卡槽的深度相当。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互卡式分度结构,不但能更简易地控制 平板与圆管之间的位置、角度,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使 焊接后产品精度更高,而且金属板还可以增加焊接面积,从而增强 产品的焊接强度,使产品力学性能更好,提高其他部件安装的稳定 性,同时也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板与平板互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金属板与平板、圆管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U型互卡式分度装 置,用于平板2与圆管3侧壁的焊接,该分度装置具有一金属板1, 金属板1上设有圆形通孔11,圆形通孔11的孔径与待焊接的圆管3 外径相当,沿所述圆形通孔11的孔壁向其周边开设数条径向卡槽 12。径向卡槽12的宽度与待焊接的平板2的厚度相当;根据具体需 要,径向卡槽12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不均匀,数量也可根据 需要进行确定,均匀分布则焊接后各平板之间的角度相等。金属板1 的整体形状可以在保证产品强度性能的前提下根据节省成本、外观 美观等因素来设计。
在待焊接的平板2上开设有与径向卡槽12相对应的横向卡槽 21,横向卡槽21的宽度与金属板1的厚度相当,且横向卡槽21的 卡槽侧壁与径向卡槽12的卡槽侧壁呈垂直关系,当二者垂直对齐后, 平板2可以插入金属板1的径向卡槽12,而金属板1则可以插入平 板2的横向卡槽21内,从而形成U型互卡结构;且平板2开槽后横 向卡槽21所在方向的剩余的平板宽度与金属板1上的径向卡槽12 的深度相当;因此当待焊接平板2与金属板1互卡后,平板2的后 端壁与金属板1的圆形通孔11孔壁位置几乎相平齐,此时在金属板 1的圆形通孔11中插入待焊接的圆管3,可以使平板2内端壁与圆 管3外侧壁保持相对准确的径向接触,从而保证平板2与圆管3焊 接位置的精确性。
若多个平板2与圆管3要均匀分度焊接时,采用有均匀分布径 向卡槽的金属板即可保证各平板之间角度的均匀和准确。例如,本 实施例中,一根圆管3与三块平板2等分度焊接,采用两块具有三 条径向卡槽的金属板1,每块平板2的上、下分布开设横向卡槽21, 将三块平板2与两块金属板1分布通过径向卡槽12与横向卡槽21 形成互卡扣接,再将圆管3从金属板1的圆形通孔11中穿过,即可 自动实现平板之间的角度为120°,通过其他治具定位后进行焊接即 可。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互卡式分度结构,不但能更简易地控制 平板与圆管之间的位置、角度,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使 焊接后产品精度更高,而且金属板还可以增加焊接面积,从而增强 产品的焊接强度,使产品力学性能更好,提高其他部件安装的稳定 性,同时也可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2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身焊接夹具
- 下一篇:车身焊装焊枪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