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系统用引流袋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1289.0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2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刘向芳;亢军;钱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帆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A61G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系统 引流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系统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涉及神经系统的引流瓶或引流袋的固定位置,较之常规引流,要求位置准确。比如:创腔内或皮下引流,要求引流袋低于切口平面10-15cm,利于创腔积血、积液有效引出,如引流不畅,可因创腔压力过高、积液过多而导致切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并发症。脑室外引流,要求引流袋上端与侧脑室平齐或高于脑室平面10-15cm。引流速度需严格控制,脑室引流早期切忌过多过快。如过快,可因引出过多脑脊液而导致脑室塌陷,在硬脑膜与脑或颅骨内板之间产生负压吸附力,引起硬膜内或硬膜外血肿。腰大池引流,要求引流袋低于椎管穿刺点15-20cm,考虑拔管前,可调高引流袋与穿刺点平齐。由于硬膜下引流管与脑室相通,如引流不当,可导致颅内低压、颅内逆行性感染、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专门为神经系统引流设计引流袋固定装置,一般都是靠医护人员凭借经验来目测或者利用尺子测量,费时费力,其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其可以准确地刻度引流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其包括:本体、挂钩;本体的后侧设置有粘胶层;本体前侧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挡块;在本体前侧位于相邻的挡块之间还设置有铁磁性的吸附条;在本体前侧,沿着本体的纵向设置有刻度;挂钩包括吸附体和钩体,钩体设置在吸附体的前侧;吸附体具有铁磁性,可拆除地吸附在本体前侧的相邻的挡块之间所设置的吸附条上。
优选地,每个相邻的挡块之间设置有两个吸附条,所述两个吸附条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挂钩的吸附体的纵向尺寸对应于所述相邻的挡块之间的间隔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挂钩的吸附体的前侧进一步设置有凹槽,以方便插入或取下所述挂钩。
优选地,所述相邻的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为1cm。
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中间位置的刻度为0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的挂钩可以根据需要在本体上调节,且由于本体具有刻度,每次调节都能依据刻度进行,使得引流袋的位置客观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1的挂钩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神经系统用引流固定装置,包括:本体10、挂钩。
本体10的后侧设置有粘胶层11,用于与输液架或者床头或者床挡结合。
本体10前侧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挡块12。在本体10前侧位于相邻的挡块12之间还设置有铁磁性的吸附条13,这里,吸附条13可以是铁质材料,如铁片,也可以是磁体,如磁铁。在本体10前侧,沿着本体10的纵向设置有刻度,刻度可以设置在左侧,也可以设置在右侧。
挂钩包括吸附体20和钩体21,钩体21设置在吸附体20的前侧。吸附体20具有铁磁性,优选为强力磁铁,可拆除地吸附在本体10前侧的相邻的挡块12之间所设置的吸附条13上。
每个相邻的挡块12之间设置有两个或者多个吸附条13,吸附条13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侧。
挂钩的吸附体20的纵向尺寸对应于相邻的挡块12之间的间隔的尺寸,以使得挂钩的吸附体20与在其上方和下方的挡块12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挂钩的吸附体20的前侧进一步设置有凹槽22,以方便插入或取下挂钩。
相邻的两个挡块12之间的距离为0.5cm或1cm,这点由调节的最小距离确定。
在本体10的中间位置的刻度为0刻度,刻度以0刻度为中心,分别向上、下方向增长。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原理,刻度不限于附图中所标注刻度数,可以根据需要更多。
使用时,将本体10通过粘胶层11粘接在输液架上或者床挡上,将0刻度对准目标位置,比如创口或脑室等,按照主体上的刻度,将挂钩通过吸附体20吸附在相应的间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帆,未经杨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12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腔闭式引流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锁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