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三分量磁波双向透地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888945.1 申请日: 2015-11-10
公开(公告)号: CN205179034U 公开(公告)日: 2016-04-20
发明(设计)人: 吴燕清;李云波;肖勇;田西方;王侃;康跃明;韩超超;张军;康厚清;许洋铖;覃海明;阎家光;何昭友;秦伟;耿新林;李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B1/40 分类号: H04B1/40;G08C17/02
代理公司: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代理人: 郭云
地址: 400039 重庆***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矿用三 分量 双向 监测 预警 指挥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监测预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三分量磁波双向 透地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技术背景: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了37亿吨,比 2005年增长76.2%;“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39亿吨,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由于我国煤矿矿层埋藏较深,适合 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4%,多数为井工开采。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了有 毒有害气体、粉尘、透水、火灾、顶板等灾害频发。近年来实现了安全 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是,安全生产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 很大差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处于高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2年,煤矿发生生产事故74起,被困人数 多达800多人,涉及煤矿瓦斯、火灾、水灾、顶板等各种灾害事故。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频发的原因很多,其中安全生产科技装备相 对落后,尚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是其原因之一, 因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公 共安全”领域的“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优先主题中,明确提出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 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在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列为六大任务的 重要内容。同时在2013年国办发〔2013〕9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 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煤矿应急救援 设备的建设。

由于目前常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无法有效穿透地层,因此现有解决 方案中一般采用的是有线通信,而一次坍塌或者爆炸就可以摧毁有线电 缆致使如人员定位网络、通讯网络瘫痪,在灾害事故发生后井下遇险人 员无法与地面救援人员建立联系,同时地面人员无法掌握事故发生后人 员分布情况,导致救援的盲目性和营救效率低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外美国与澳大利亚研制成功了“PED 井下无线急救寻呼系统”,但是该系统只能从井上向井下人员发送单向 信息,井下工作人员无法向井上传递信息;美国LockheedMartin公司 研制的MagneLink透地通讯装置、美国StrataWorldWide公司的 RockPhone透地通讯装置、加拿大VitalAlert公司研制的Canary透 地通讯装置,国内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浩宇龙晟电 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地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晋中分公司通过自主或与 国外几家公司合作研发透地通讯装置,但通讯距离较短。2013年我国煤 矿平均开采深度已经超过600m,最深已达1500m,并以每年10-20m速 度递增,现有技术不能适应大部分煤矿实际情况;同时不具有对灾害发 生后人员分布情况掌握、环境参数监测、分析及预警的能力及与煤矿现 有网络不兼容,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等缺点,导致目前还未能在煤矿得到 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矿用三分量磁波双向透地 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矿用三分量磁波双 向透地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包括地面装置和井下装置,地面装置和井下 装置通过电磁波穿透地层实现参数的监测和预警指挥;所述地面装置包 括第一处理终端、第一发射机、第一接收机、第一发射天线和第一接收 天线;所述井下装置包括井下中继基站装置和若干个井下便携式装置; 所述井下中继基站装置包括第二处理终端、第二发射机、第二接收机、 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第二发射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井下便携式装 置包括第三处理终端、第一发射接收机、第二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和第一 天线;其特点是:

第一处理终端:用于向第一发射机发射编码数据流,并且用于对第 一接收机传送来的信息进行软解码、分析及预警;

第一发射机:用于接收第一处理终端输出的编码数据流,将编码数 据流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进行放大处理后发送至第一发射天线;

第一接收机:用于处理第一接收天线送来的信号,并将处理好的信 号发送至第一处理终端;

第一发射天线:用于将第一发射机发送来的信号发射出去;

第一接收天线: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第一接收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8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