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管面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6095.1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4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廖容;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面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导管面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患者由于病情需要,需在口腔或者鼻腔内插入医用导管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常用医用胶布将导管粘与鼻腔周围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使得医用导管容易从鼻腔或口腔中脱落,而且露在外面的导管一般为50cm左右,不利于固定导管,而且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的导管面部固定装置有利于导管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导管面部固定装置,包括鼻罩和固定装置,所述鼻罩四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软带子,所述固定装置两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软带子一一配合对应的穿孔,所述鼻罩具有内腔,所述鼻罩设有内腔开口,所述第一软带子设有与所述内腔贯通的第一连接通道,同侧的上下所述第一软带子之间还设有第二软带子,所述第二软带子设有与同侧的上下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贯通的第二连接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鼻罩罩在人鼻部,导管从所述内腔开口放入所述内腔内,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这样就形成了局部闭合回路,很长的多余导管就可以全部放入所述内腔及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内,不会露在外面,这样就不会显得导管杂乱无章,而且非常可靠,导管不会脱落,所述第一软带子与所述穿孔一一配合对应使所述第一软带子穿过所述穿孔从而把所述鼻罩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起来,所述固定装置配合人体后脑勺与所述鼻罩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第一软带子在端部设有尼龙粘扣,所述第一软带子在靠近所述尼龙粘扣处设有一段尼龙带,所述尼龙粘扣与所述尼龙带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材料为棉质材料。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中部结构为网状形。
进一步,所述鼻罩上还设有盖子,所述盖子上设有凸起,所述鼻罩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软带子宽度小于所述穿孔宽度。
进一步,鼻罩与人鼻部相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面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罩结构示意图。
由图示,1—鼻罩,2—固定装置,3—第一软带子,4—尼龙粘扣,5—尼龙带,6—穿孔,7—连接通道,8—内腔开口,9—第二连接通道,10—第二软带子,11—盖子,12—凸起,13—凹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同侧的上下”指的是就附图上面的同一个侧面的上和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管面部固定装置,包括鼻罩1和固定装置2,所述鼻罩1四角处分别设有第一软带子3,所述固定装置2两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软带子3一一配合对应的穿孔6,所述鼻罩1具有内腔,所述鼻罩1设有内腔开口8,所述第一软带子3设有与所述内腔贯通的第一连接通道7,同侧的上下所述第一软带子3之间还设有第二软带子10,所述第二软带子10设有与同侧的上下所述第一连接通道7贯通的第二连接通道9。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鼻罩罩在人鼻部,导管从所述内腔开口放入所述内腔内,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贯通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这样就形成了局部闭合回路,很长的多余导管就可以全部放入所述内腔及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内,不会露在外面,这样就不会显得导管杂乱无章,而且非常可靠,所述第一软带子与所述穿孔一一配合对应使所述第一软带子穿过所述穿孔从而把所述鼻罩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起来,所述固定装置配合人体后脑勺与所述鼻罩使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软带子3在端部设有尼龙粘扣4,所述第一软带子3在靠近所述尼龙粘扣4处设有一段尼龙带5,通过所述尼龙粘扣4与所述尼龙带5相配合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所述鼻罩1和固定装置2的连接。
如图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2材料为棉质材料,让患者产生舒适感。
如图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2中部结构为网状形让患者产生舒适感,有利于睡觉的时候翻身。
如图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鼻罩1上还设有盖子11,所述盖子11上设有凸起12,所述鼻罩1上设有与所述凸起12相配合的凹起13,在放导管时,打开盖子11有助于辅助导管穿过所述连接通道7。
如图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软带子3宽度小于所述穿孔6宽度,确保所述第一软带子3能够穿过所述穿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6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