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充电的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3522.0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3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罗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充电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充电的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电子产品大部分都是使用电池来充当电源,那么当这些电子产品的电池内的电量消耗完时,就需要充电设备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充电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对移动终端直接进行充电的直充充电器;另一种是可以对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座充充电器;直充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移动终端无需拆卸电池,直充充电器对移动终端直接进行充电,但是,充电器连接于移动终端中的充电电路,充电电路连接于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会发热,如果移动终端过热则会对移动终端中的元器件造成伤害,为了避免移动终端过热,充电器的输出功率一般较小,这样会造成充电效率低。而座充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是直接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移动终端本体,所以座充充电器的输出功率一般较大,充电速度快,但是在充电过程中,移动终端需要进行拆卸电池,才能进行充电,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充电的适配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直接连接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保证充电的便捷和及时,或者选择从移动终端中取出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充电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的适配器,包括:
交流接入接口;
交流直流转换器,与所述交流接入接口电连接;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终端接入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终端接入接口给接入所述终端接入接口的终端提供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电池接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快速充电电路,位于所述电池接入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通路上,所述快速充电电路为将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进行快速充电处理的充电电路;所述电池接入接口给接入所述电池接入接口的电池提供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处理完成的充电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检测端,所述快速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快速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和检测端均与所述电池接入接口电连接,所述检测端用于检测接入所述电池接入接口的电池的电压信息,所述快速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压信息调节所述快速充电电路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交流接入接口为电源插头。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接入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接入接口具有电池连接触点,所述电池连接触点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用于连接于接入所述电池接入接口的电池的金手指,其中,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之间的距离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上设有滑道,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滑道,用于在所述滑道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12V。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的外壳上还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电池固定在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夹持部和弹性部,所述夹持部通过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的外壳相连接,所述电池连接触点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夹持部用于通过所述弹性部将电池固定在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的外壳上,使所述电池的金手指与所述电池连接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磁性材质制成的所述快速充电的适配器的外壳,所述电池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用于与电池磁性连接,并且使所述电池的金手指与所述电池连接触点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3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