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型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1200.2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照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凡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5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6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型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型继电器,属于电子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现有的继电器上通常设有静簧片、动簧片、壳体、推动片和磁路机构,磁路机构包括线圈架、轭铁、引线脚、衔铁和轭铁,线圈架上饶有线圈,线圈通过引线脚与外部电源连接,当线圈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时,线圈由于瞬间的脉冲电流信号产生磁场,磁场的作用使推动片运动,从而控制动簧片与静簧片的开闭。现有的继电器具有以下缺点:1、轭铁/铁芯限位不够可靠,线圈架对轭铁/铁芯两侧的限位效果不理想,绕制线圈时,统一批次的轭铁/铁芯位置差异较大,会影响同批次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绕线难度;2、现有的继电器,推动卡和衔铁为一体式结构,因而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制造难度提升,影响其成本控制;3、现有技术中,斜铁通常通过铆接方式进行安装,其装配效率较低,稳定性不佳;4、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通常位于同一腔体内,定位精度较差,产品稳定性较差,且难以达到介质耐压的要求;5、静簧片定位安装时,误差较大,影响静簧片与动簧片的配合。
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05月04日,授权公告号为CN101425430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超薄型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件、磁路部件、底座;该接触部件和该磁路部件对应配合安装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该磁路部件的轭铁/铁芯为一具有倒U形形状的整体式结构件;该磁路部件的线圈架的底端沿着其绕线管的轴线设有一长条开口,绕线管的长条开口向两侧延伸通出而使该线圈架的底端成一可用来嵌入轭铁/铁芯的开口向下的同通槽,该通槽对应于绕线管段的槽沿内侧设有用来防止嵌入的轭铁/铁芯掉出的凸起结构;该轭铁/铁芯的U形底嵌入线圈架的通槽并由通槽槽沿的凸起结构所卡置;该线圈架设有用来定位衔铁组件的头部的定位部,该定位部为设置于线圈架的一侧通槽壁的缺口以从三个方向对衔铁组件的头部进行限位。这种超薄型电磁继电器的轭铁/铁芯限位不够可靠,线圈架对轭铁/铁芯两侧的限位效果不理想,绕制线圈时,统一批次的轭铁/铁芯位置差异较大,会影响同批次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绕线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装配方便的超薄型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薄型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线圈架、轭铁和衔铁,其中轭铁为一体式结构且轭铁包括一个铁芯部和设置在铁芯部两端的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所述线圈架包括一个向上敞口设置的安装槽和一个定位孔,轭铁的铁芯部安装在安装槽内,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所述衔铁可摆动的安装在基座内,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与衔铁对应;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静簧片和可随衔铁摆动而摆动的动簧片,动簧片上设置有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有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轭铁为一体式结构,即轭铁与铁芯结合为一体,加工、装配更加方便,成本降低;轭铁的铁芯部通过安装槽单向安装,安装更加方便,第一延伸段穿设过定位孔并受定位孔的限位,由于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沿与铁芯部的交叉方向设置,因而第一延伸段在铁芯的长度方向上受限位后,轭铁整体在其长度方向上即被固定,其定位更加准确,同批次轭铁的位置相对固定,稳定性更高,绕制线圈时,由于轭铁的铁芯部在其长度方向上受定位,因而绕制更加方便,无需对铁芯部单独进行装夹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推动卡,该推动卡可拆卸的安装在衔铁上,推动卡包括一个用于推抵动簧片的推抵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衔铁与推动卡为分体式结构,模具精度要求降低,加工更加方便,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上具有用于容纳衔铁的一号腔,所述线圈架固定在基座上并包括一个上转轴孔,基座上具有一个与上转轴孔对应的下转轴孔,所述衔铁上具有安装在上转轴孔的上转轴和安装在下转轴孔的下转轴。衔铁通过上述方式安装,装配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二号腔,接触系统位于该二号腔内,所述一号腔和二号腔之间设置有隔离板并使一号腔和二号腔分隔开,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供推抵部穿过的窗口。一号腔和二号腔通过隔离板分隔设置,因而接触系统与磁路系统相分隔,可达到3000VAC介质耐高压的要求,且这种结构装配更加方便,磁路系统与接触系统可分别进行安装,安装时的精度要求降低,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凡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凡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1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式继电器
- 下一篇:隔离开关自适应随动手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