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式生态河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4899.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6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闫涛;冯小香;普晓刚;李君涛;王艳华;乾东岳;王斐;董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河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及水运工程技术领域的河岸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波式生态河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流对于人类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平原、河谷地区,河流自然演变的空间被挤占,洪水成为人类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当河岸迎流顶冲,或者水动力轴线紧贴岸边,近岸流速大于岸坡泥沙的起动流速,河岸将发生冲刷和崩退,这样既会塑造不利河道形态,危及到航道建设,又会影响取水口等水利工程发挥作用,还会对堤防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护岸防冲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护岸方式有抛石护岸和丁坝护岸,其中抛石护岸是利用起动流速较大的块石护住河岸,以达到防止河岸冲刷后退的目的,材料可取自天然,成本较低,操作简单,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防护范围仅局限于抛石范围,当较大的水流流速长期作用于抛投石块时,受扰流、淘刷的影响,呈散体结构的抛石会陷入河床淤泥中、或者出现滑塌,从而影响护岸效果。丁坝护岸的原理是:将水流挑离河岸,减小丁坝附近近岸流速,保护河岸免受水流冲刷,采用丁坝护岸能够取得较大的防护范围,已有研究表明:丁坝下游的低流速区(回流区)通常延伸至8~12倍的坝长,但由于丁坝伸入河道后束窄了过流面积,对河道行洪将产生不利影响。
河岸冲刷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近岸水流流速过大,目前一般采取的措施是采用新型的结构形式以减缓近岸水流流速,从而提高河岸的抗冲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的护岸结构和材料,如四面六边体透水框架,混凝土扭工字块体,空心圆台护岸结构体等,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改变局部水流流态,增大水流能量损耗,使水流动能减小,冲刷能力下降,以达到护岸防冲的目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期取得很好的护岸防冲效果,缺点主要是耐久性较差,且造价相对较高,大范围采用受到成本的限制。
综上所述,当前的护岸结构还有待完善。如果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水流结构,改善近岸的水流条件,那么其护岸效果定会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波式生态河岸结构,该河岸结构施工简便、成本低、防护范围大且防冲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式生态河岸结构,该结构为形成在原始河岸岸坡上的顺岸波浪式结构,设有凸出在原始河岸岸坡之外的波峰和凹陷在原始河岸岸坡之内的波谷,所述波峰的内部为土石方结构,所述波峰位于水面以上部分的外部为混凝土结构,所述波峰位于水面以下部分的外部为抛石堆积结构,在该波式生态河岸结构与河床相接处铺设有软体排,在所述软体排上压载有抛石;在所述波谷内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波峰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波谷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①通过波式河岸消耗水体能量,降低近岸流速,从而减小河岸的冲刷,维护河岸的稳定;②波式河岸附近形成的回流缩窄过流断面,挤压水流至河道主槽,可提高航槽内流速,维护航道水深,改善通航条件;③本实用新型河岸形式通过挖填原始河岸岸坡形成,不影响洪水期河道的行洪能力,节省材料,经济合理,实用环保;④波式生态河岸的波谷,适宜各种水生动植物生长,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与现有的各种整治建筑物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流经过波浪式结构产生的一系列漩涡去改变水流流态,改变以往对河岸和航道的硬保护、强整治模式,在实现整治目标的条件下实现对河流的最低化改造,符合生态河流、生态水利和河流健康等理念。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原始河岸岸坡上挖填修筑的凹凸有致的岸顺波浪式生态河岸结构,不需要开挖和运输额外的土石方,施工简便,成本低,防护范围大且防冲效果好,在满足保护河岸和整治航道需要的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横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纵剖视图。
图中:1、原始河岸岸坡,2、波峰,3、波谷,4、水面,5、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48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