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生态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74690.3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0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海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生态处理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点源污染的重视,河流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已逐渐成为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水体氮磷含量偏高,引起藻类大量生长,造成大量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
然而关于富氧化水质的方面的研究始终较为薄弱,在常用的几种方式中,投放药剂、投放微生态制剂和大面积曝气应用较为普遍,然而,由于江河水通常是处于流动状态,投放药剂、投放微生物制剂无法切实有效的实现水质的改善;大面积曝气虽然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但曝气设施的存在严重扰乱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不利于水生植物、鱼类的生长。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富氧化水体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点化面、有效改善水质且不影响水生动植物正常生活习性的水生态处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生态处理器,包括浮体、净化筒和驱动体,所述的浮体上宽下窄,其中心处设置有空腔,且该空腔沿竖直方向贯穿浮体;驱动体通过承臂安装于空腔中,驱动体上安装有电机和摆臂,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涡轮,且涡轮位于驱动体下方,摆臂则位于电机上方;净化筒安装于浮体上,其上端连接有排水管,下端则与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摆臂由承重块、竖直支柱和水平支柱构成,竖直支柱一端安装于驱动体上,另一端则与水平支柱相连接,承重块则安装于水平支柱末端。更有选的,所述的承重块为圆球形结构,且位于电机上方。
所述的空腔底部安装有滤网,涡轮位于驱动体与滤网之间。
所述的净化筒设置有四个,每个净化筒对应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各进水管分别对应一根支管,支管与总管相连接,总管通过水泵供水,进而通过各支管将水分配入各净化筒。更优选的,所述的总管或总管与支管通过锁片固定于浮体底部。
所述的净化筒为中空结构,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出口和入口,出口上方安装有上封盖,该上封盖中部设置上安装孔,排水管通过上安装孔与净化筒内连通;出口处向下安装有上滤筒,该上滤筒于侧壁和底部开设有多组滤孔;入口下方安装有下封盖,下封盖中部设置下安装孔,进水管通过下安装孔与净化筒内连通。
所述的净化筒上宽下窄,其外壁的倾斜角θ为3-10°。
所述的浮体上宽下窄,且由上而下光滑过渡。
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富氧化江河水的净化处理,先将药剂倒入净化筒的上滤筒中,分别将上滤筒装入出口、下滤筒装入入口,并通过上封盖和下封盖将其进行封堵后,将四个上述净化筒对称装在浮体的四个角上,再在上安装孔处连接排水管,下安装孔处连接进水管,进水管通过支管、总管与水泵连接,将安装完毕的浮体置于待处理江河水域中,启动电机和水泵,水泵将水抽入总管中,经总管分配入支管,再经支管、进水管进入净化筒,在水泵附加的冲击力作用下,江河水直接向上冲至上滤筒处,在该处,江河水与药剂相互作用,药剂充分与江河水接触并混合溶解,经排水管排出,同时,在电机的带动下,涡轮旋转并使其下方的水处于紊流状态,对该区域的水进行曝气处理,而驱动体则带动摆臂做左右摆动,浮体的上宽下窄结构,更方便了这种摆动的传动,净化筒随之摆动,药剂与江河水的接触频率增加,有利于药剂的充分溶解,在驱动体摆动、涡轮旋转的作用下,本申请处理器使该区域江河水充分与药剂接触的同时,也实现了曝气处理,仅适用一台设备,即可在同一时间既进行药剂处理,又进行曝气处理,且药剂不会发生抱团现象,药剂的利用率极高,净化效果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拆除涡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海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海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74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