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水管网在线监测仪表自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7972.0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明;吴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水 管网 在线 监测 仪表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配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水管网在线监测仪表自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线监测数据反映供水管网的运行状况,是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的依据,其数据的 实时传输直接影响到开展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的成败,制约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的最大问 题是在线监测仪表的供电问题。
国内在线监测仪表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三种:交流电供电、太阳能供电和电池供电。布局 分散的各种在线监测仪表,采用交流电供电布线是极其困难的,而且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和 物力;采用太阳能电池又存在丢失和安装不便的问题;而采用电池供电,电量有限,在线监 测数据只能以一定频率向监测中心的数据库传输数据,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目前,利用管道中流体动力学发电的技术主要有机械式和非机械式两种方式,机械式发 电是管道内水体流动促使发电装置的机械部件旋转产生电能,优点是产生的电量充足,缺点 是发电装置安装不方便,且发电装置的机械部件使用寿命短。非机械式发电是利用管道内水 体的液位变化发电,优点是不使用机械部件,缺点是产生电量少。
在CN204301790U和103940483A中,都是利用水流发电的流量检测装置,安装时都需 要切断供水管道,在安装位置前后设置阀门,便于该发电装置的安装和故障维修。供水管网 的正常运行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切断,更不能出现断水,而且安装阀门造成的局部水头损失 会使居民用户的服务水压降低。如果发电装置安装在旁通管上,旁通管两端距离较近时水头 压差几乎相等,旁通管中没有水流流动,发电装置不发电或是发电量微乎其微。只有旁通管 两端距离足够远才能满足发电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水管网在线监测仪表自发电装置,具体 方案如下:
一种供水管网在线监测仪表自发电装置,所述自发电装置由接线盒1、套管2、叶轮轴3、 圆环4和叶片5组成;所述接线盒1与叶轮轴3相连;所述圆环4固定在套管2底部,所述 套管2套在叶轮轴3上;所述叶片5一端固定在叶轮轴3底部,一端固定于圆环4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盒1中的电量管理模块包括自发电单元、蓄电单元和变电单元;所 述自发电单元将叶轮轴3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配有稳压器,避免瞬间电压过高发生 短路;蓄电单元将富余电能存储,保证电能的供需平衡;变电单元调节输出电压的范围为 0~30V。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5材质为耐磨的柔性材料,数量为3~6个,叶片上下固定夹角0~30°, 宽度10~100mm;所述叶轮轴3直径10~100mm。
所述自发电装置为水力发电装置,水体流过叶片5时,叶片5转动从而推动叶轮轴3旋 转发电。自发电装置外部采用隔电材料,避免干扰在线监测仪表电子信号传输,内部采用防 水材料,防止电子元件受潮。当自发电装置供电电压不能满足在线监测仪表用电时,自发电 装置停止向在线监测仪表供电,在蓄电单元完成蓄电后再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自发电装置为水力发电装置,节能环保;输出电压范围可调节,可应用于不同型号 的在线监测仪表,适用范围广;自发电装置安装方式为插入式,可直接在正常运行的供水管 网上安装,安装方便快捷,不会对供水管网造成影响,产生电量能够保证在线监测仪表的实 时数据传输,为供水管网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利保障;自发电装置外部为绝缘材料,不影 响在线监测仪表的电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发电装置聚拢状态的结构图。
图2是自发电装置的安装效果图。
图3是实施例1中自发电装置的叶片效果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自发电装置在旁通管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自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接线盒,2-套管,3-叶轮轴,4-圆环,5-叶片,6-管段,7-短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以某个大型城市的供水管网为例,供水管网的供水压力范围为30-60m,管道内水体流速 范围为0.4~0.8m/s,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发电装置安装于DN400的配水管道上,向安装在 管道上的在线余氯计供电,余氯计的供电压力需求为DC24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7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