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急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63115.3 | 申请日: | 2015-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3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苟小红;陶武;李洪斌;唐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急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急救架。
背景技术
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现有的急救担架在运输病人过程中减震性差,导致震动直接作用于患者,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医疗急救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医疗急救架,包括层矩形结构的支撑底板、床板,所述支撑底板下端设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每一个支撑杆下端设有车轮,所述床板下端面设有四个L形导向架,所述每一个L形导向架的水平段与导向杆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支撑底板之间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上且位于L形导向架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下侧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导向杆上端设有锁紧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上还设置有承重装置,所述承重装置包括传力机构、称重传感器、测量显示仪表和逻辑控制部件,所述传力机构位于所述床板的四角,所述传力机构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所述测量显示仪表,所述测量显示仪表连接所述逻辑控制部件,所述测量显示仪表位于所述床板靠近头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具有内腔,所述传力机构和称重传感器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测量显示仪表和逻辑控制部件部分位于所述内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杆与支撑底板之间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套在导向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垫片与锁紧螺母。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这样急救架在运输过程中,床板在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杆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有效的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保护了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板;2.支撑杆;3.车轮;4.床板;5.L形导向架;6.导向杆;7.第一减震弹簧;8.第二减震弹簧;9.锁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医疗急救架,包括层矩形结构的支撑底板1、床板4,所述支撑底板1下端设有四个支撑杆2,所述每一个支撑杆2下端设有车轮3,所述床板4下端面设有四个L形导向架5,所述每一个L形导向架5的水平段与导向杆6相连接,其中所述导向杆6与支撑底板1之间焊接连接,这样起到导向作用。
当人一躺在所述床板4上面的时候,所述床板4四角上的传力机构就把重力通过所述称重传感器传递给的所述测量显示仪表,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其体重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疗手段,从而加快治疗。
所述导向杆6与支撑底板1之间相连接,所述导向杆6上且位于L形导向架5上侧设有第一减震弹簧7,下侧设有第二减震弹簧8,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7、第二减震弹簧8套在导向杆6上。所述导向杆6上端设有锁紧组件9,其中所述锁紧组件9包括锁紧垫片与锁紧螺母。这样急救架在运输过程中,床板4在第一减震弹簧7、第二减震弹簧8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杆6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有效的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保护了患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3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