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分流锥的压注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3643.0 | 申请日: | 2015-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1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地址: | 401258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分流 压注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注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分流锥的压注模。
背景技术
塑料的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挤压、吹塑、压缩和压注成型,压注成型也称为传递成型,是在克服了压缩成型的缺点,又吸收了注射成型的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型方法,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加工成型。常用的塑料包括酚醛、三聚氰氨和环氧树脂等。压注成型的原理是:塑料受热呈熔融状态,在压力机柱塞压力作用下,熔融的塑料经过浇注系统进入并充满闭合型腔,塑料在型腔内固化定型。现有的压注模具,加料腔一般设置在上凹模或下凹模的中部位置,即加料腔的流道正好位于型腔的中部,这样设计有利于熔融的塑料从流道内流向型腔的两侧,但是即便是这种设计,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各部分熔融的塑料的流动不均匀,因此常常导致流向一侧的塑料较多,另一侧较少,成型后的塑件壁厚不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带有分流锥的压注模,以通过分流锥保证从流道出来的塑料均匀流向模腔的两侧,确保两侧充分填充。
本方案中的带有分流锥的压注模,包括可上下运动的上凹模、位于上凹模正下方固定的下凹模,上凹模和下凹模合模时形成模腔,加料腔位于下凹模的下部,加料腔上的流道与模腔相通,在上凹模的下部安装有分流锥,所述分流锥伸入到模腔内,且分流锥的竖向中心线与流道的竖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分流锥包括下部的尖端和上部的杆端,所述杆端可拆卸连接在座体上,座体固定在上凹模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在上凹模下部安装了分流锥,且分流锥伸入到模腔内,分流锥的竖向中心线与流道的竖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经过流道流入的熔融的塑料会在分流锥的分流下均匀等量的流入模腔的两侧空间内,可确保模腔两侧均充分填充,确保加工出的塑件壁厚一致。2.分离锥的杆端是可拆卸连接在座体上,方便根据不同的需要更换分流锥。
进一步,在分流锥的杆端外周设有一圈加强凸缘。加强凸缘起到加强分流锥刚度的作用。
进一步,下凹模固定在下模板上,加料腔位于下模板内,下模板上以流道竖向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推杆分别穿设在导向孔内,推杆的上端可伸入到模腔内。塑件成型后,通过两个推杆共同将塑件顶出,可保证塑件出料的稳定性。
进一步,在下模板的下部还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多个并排的加热丝。本方案熔融的塑料是通过下凹模下部的加料腔加入模腔的,因此在下模板上设置加热板,通过热传导,下模板和加料腔均会升温,这样处于加料腔流道内的塑料就会加快流动,缩短成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底板1、上凹模2、下凹模3、加料腔4、推杆5、下模板6、加热板7、垫块8、柱塞9、分流锥1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带有分流锥的压注模,垫块位于最下方,垫块上部支承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有多个并排的加热丝,加热板上部设有下模板,下模板上部固定下凹模,上凹模位于下凹模的正上方,且合模时上凹模和下凹模形成模腔,上凹模固定在上模底板上,上模底板可上下运动。
在上凹模的下部安装有分流锥,分流锥伸入到模腔内,且分流锥的竖向中心线与流道的竖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分流锥包括下部的尖端和上部的杆端,在分流锥的杆端外周设有一圈加强凸缘。杆端设有外螺纹,座体开有螺纹孔,杆端螺纹连接在座体上,座体固定在上凹模的底部。
加料腔位于下凹模的下部,加料腔上的流道与模腔相通,加热板中部开有通孔,柱塞可分别穿过通孔和流道将塑料挤压进模腔。下模板上以流道竖向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导向孔,导向孔内壁贴合设有垫套,两个推杆分别穿设在导向孔内,推杆的上端可伸入到模腔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3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