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48117.5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6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泰;张士华;王宏安;田凯;高慧;傅忠尧;李明朝;崔希君;李森;徐增强;任红伟;于丽萍;崔青;刘海超;魏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B23P19/06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候华颂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调整 对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应用于自动化位置对中并进行旋转作业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施工作业中,旋拧装备被广泛应用,如螺栓拧紧、丝杠进给等,主要靠人员直接操作或借助于机械设备作业,而在人员无法进行施工作业的条件下(如水下、高温、有毒或可燃气体等),需采用自动化无人作业设备,特别是深水施工环境复杂、潜水员无法进去且难以精确对位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实现旋拧装备粗定位状态下的自适应位置对中和旋拧作业,该装置具有远程控制、自适应调整对中、便于操控、可靠性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深水、有毒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自动化作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包括:旋套2、导向套9、固定体10、驱动器11、弹簧12、压板14、压缸15和固定载体16;其中,旋套2外圆面为圆柱形,外端内设锥形孔4,内端内设圆孔,中间段内设多菱孔5,锥形孔4的小圆孔端设导菱3,沿圆周方向导菱3凹凸位置与多菱孔5凹凸一致,旋套2径向方向设有与销6配合的孔,并在对应销6两侧的旋套2壁上开有凹槽,凹槽内布置弹性体7,弹性体7通过固销8固定在凹槽内;导向套9外端面与旋套2内端圆孔配合,并由径向设有的销6锁定连接,另一端外圆面为锥形,与固定体10上的锥形孔配合,内设与驱动器11驱动轴配合的孔;固定体10与压板14连接后将驱动器11布置在其内;驱动器11与固定体10周边预留间隙,并在驱动器11与压板14对合面上设有弹簧12;压缸15和固定载体16连接后其伸出端与压板14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弹簧12一端固定在压板14的弹簧孔内,其另一端设置在与驱动器11连接的导向体13内,且导向体13和弹簧孔构成插接配合。
固定体10与固定载体16在其滑动配合面上分别设有限位块。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弹簧、弹性体使旋套在非作业状态下始终处于原始位置,锥形孔和导菱使装置准确对准被旋拧体,并在压缸的作用下使被旋拧体放置到多菱孔内,即可实现驱动器对被旋拧体的作业,且具有自适应作业、可靠性高等特点,切实解决了恶劣工况下无人操作的器件对位与旋拧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中:1、被旋拧体,2、旋套,3、导菱,4、锥形孔,5、多菱孔,6、销,7、弹性体,8、固销,9、导向套,10、固定体,11、驱动器,12、弹簧,13、导向体,14、压板,15、压缸,16、固定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1、附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三维自调整对位旋拧装置包括:旋套2、导向套9、固定体10、驱动器11、弹簧12、压板14、压缸15和固定载体16。其中,旋套2外圆面为圆柱形,外端内设锥形孔4,内端内设圆孔,中间段内设多菱孔5,中间内设多菱孔与被旋拧体配合,锥形孔4的小圆孔端设导菱3,沿圆周方向导菱3凹凸位置与多菱孔5凹凸一致,旋套2径向方向设有与销6配合的孔,并在对应销6两侧的旋套2壁上开有凹槽,凹槽内布置弹性体7,弹性体7通过固销8固定在凹槽内。导向套9外端面与旋套2内端圆孔配合,并由径向设有的销6锁定连接,另一端外圆面为锥形,与固定体10上的锥形孔配合,内设与驱动器11驱动轴配合的孔。固定体10与压板14连接后将驱动器11布置在其内。驱动器11与固定体10周边预留间隙,并在驱动器11与压板14对合面上设有弹簧12。压缸15和固定载体16连接后其伸出端与压板14连接。
进一步:
弹簧12一端固定在压板14的弹簧孔内,其另一端设置在与驱动器11连接的导向体13内,且导向体13和弹簧孔构成插接配合。
固定体10与固定载体16在其滑动配合面上分别设有限位块。
具体作业过程为:起始状态时,压缸15处于缩回状态,驱动器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压紧在固定体10的内面上,通过固定体10上的锥形孔和导向套9上的锥形外圆面导向处在中心位置,旋套2则在四个弹性体7的作用下处在中间位置;当进行作业时,压缸15上的杆逐渐伸出,旋套2逐渐通过锥形孔4、导菱3导向,并将被旋拧体1放进到旋套2的多菱孔4内,此时驱动器11动作即可完成被旋拧体1的作业;作业完成后,压缸15缩回,则在弹簧12、弹性体7的作用下,驱动器11、旋套2回到原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48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交互式网络电视视频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