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兰炭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萃取和萃取剂再生联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4186.0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3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军 |
主分类号: | C02F1/26 | 分类号: | C02F1/26;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92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炭废 水中 有机物 萃取 再生 联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备领域,涉及兰炭废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 兰炭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萃取和萃取剂再生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兰炭废水是一种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工业废水, 此类废水污染物毒性很强,难以处理,严重危害着环境及人类健康。兰炭 废水中酚类物质的平均浓度高达5000mg/L,这类物质常用的去除方法有离 子交换法,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生 化处理等,但这些方法都难以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且不能实现资源回收再 利用。萃取法可以实现酚类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但现有的方法及设备效率 很低,难以达到工业化水平,其中萃取剂的再生效率低是上述问题的主要原 因之一。本发明针对兰炭废水中高浓度酚类有机物,以甲基异丁酮为萃取 剂,设计并优化了萃取和萃取剂再生联合装置,该装置能够使酚类有机物 的萃取率达到95%以上,萃取剂再生率达到99%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 经济效益,实现了挥发酚类物质的资源化回收及工程化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炭废 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萃取和萃取剂再生联合装置,解决现有的兰炭废水中酚类 有机物萃取过程效率不高以及萃取剂再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兰炭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萃取和萃取剂再生联合装置,包括萃取塔 和再生塔,所述的萃取塔的上方设置有兰炭废水入口,萃取塔的下方设置有 萃取剂入口,萃取塔的顶部设置有酚类有机物萃取液出口,萃取塔的底部设 置有废水出口;
所述的再生塔内设置有筛孔塔板,再生塔的中部设置有酚类有机物萃取 液入口,再生塔的下方设置有水蒸汽入口,再生塔的顶部设置有萃取剂蒸汽 出口,萃取剂蒸汽出口通过冷凝器与再生萃取剂存储罐相连,再生塔的底部 设置有粗酚出口;
萃取塔的酚类有机物萃取液出口与再生塔的酚类有机物萃取液入口相 连通,萃取剂再生存储罐还与萃取塔的萃取剂入口连通,实现萃取再生封闭 循环。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萃取塔内设置有多级搅拌桨。
所述的萃取塔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环。
所述的再生塔的塔壁内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的筛孔塔板上设置有溢流堰。
所述的萃取剂存储罐还与再生塔连通回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装置能够集萃取和萃取剂再生于一体,连续化生产作 业,废物处理工序短,回收利用率高,能够持续循环萃取兰炭废水中的酚类 有机物。本联合装置萃取柱及内部构件、管道均由不锈钢材质制作,且结构 合理、安装操作简单、维修费用低、处理能力大,特别适用于兰炭废水中酚 类有机物资源化回收的连续生产,本联合装置塔体内层及内部构件、管道均 由不锈钢材质制作,且结构合理、安装操作简单、维修费用低、处理能力大, 萃取剂再生效果好,再生效率在99%以上,特别适用于兰炭废水中酚类有机 物萃取剂再生回用的工程化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筛孔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萃取塔,2-再生塔;兰炭废水入口(1-1), 萃取剂入口(1-2),酚类有机物萃取液出口(1-3),废水出口(1-4),多 级搅拌桨(1-5),固定环(1-6);
筛孔塔板(2-1),酚类有机物萃取液入口(2-2),水蒸汽入口(2-3), 萃取剂蒸汽出口(2-4),冷凝器(2-5),再生萃取剂存储罐(2-6),粗酚 出口(2-7),隔热层(2-8),溢流堰(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军,未经刘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4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