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9259.0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2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米卡·维尔扬马;亚里·伊洛迈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G1/00 | 分类号: | D21G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黄艳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在纤维幅材生产线中处理纤维幅材。更具体地,本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光机。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在纤维幅材生产过程中典型地包括由沿工艺线连续 布置的若干装置构成的装配件。典型生产和处理线包括流浆箱、网部和压榨 部,以及随后的干燥部和卷纸机。生产和处理线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和/或整 饰纤维幅材的部分,例如预压光机、施胶机、最终压光机、涂布部。生产和 处理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形成用户辊的切割卷纸机以及卷包装装置(roll packagingapparatus)。在本说明书和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纤维幅材是指例 如纸幅和纸板幅。
依据生产线的类型,压光可以是预压光或最终压光。预压光典型地用于 形成进一步处理(例如涂布)所需的表面属性,而最终压光通常被执行以提 高幅材类材料(比如纸幅和纸板幅)的性能(如光滑度和光泽度)。在压光时, 幅材穿入压靠于彼此的辊之间形成的压区(即压光压区),在压区中,幅材通 过温度、湿度和压区压力的作用而变形。在压光机中,压区形成在光滑表面 压榨辊(比如金属辊)与涂覆有弹性材料的辊(比如聚合物辊)之间,或者 形成在两个光滑表面辊之间。弹性表面辊调节自身以适应幅材表面的形式并 且抵靠光滑表面压榨辊均匀地压榨幅材的相对侧。压区还可以用现有技术已 知的带或靴(shoe)代替其中一个辊而形成。待被用作预压光机和/或最终压 光机的很多不同类型的压光机都是已知的,例如硬压区压光机、软压区压光 机、超级压光机、金属带压光机、靴式压光机、长压区压光机、多压区压光 机等。
近来开发纤维幅材压光的其中一个主要关注点是实现所需的表面属性并 且同时实现所需的松厚度(bulkiness),即幅材厚度与其克重(基重)的关系。 当纤维幅材具有高的松厚度时,基重可以减少,这显著地节省了原材料。
在欧洲专利申请公开文献EP2682520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纤维幅 材的方法,其中纤维幅材在至少一个压光机的至少一个压光压区中进行压光 并在卷纸机中进行卷取。在进行压光之前通过冷却装置将纤维幅材冷却到不 超过40℃的温度,优选地冷却到范围为10-30℃的温度。这种已知方法的目 的被公开为形成一种用于生产纤维幅材的方法,其中以较少的原材料获得了 高的松厚度。根据该已知配置,纤维幅材被压光为松厚度损失小于4%。
从现有技术已知在带式压光机中(典型地在金属带式压光机中)对纤维 幅材进行压光,其中压光区域形成在压光机辊的表面与在辊上引导的带之间。 带形成为由定位在环内侧或外侧的导辊来引导的环。在一些带式压光的已知 应用中,压光区域由围绕热辊的带形成并且作为预热区域使用,纤维幅材首 先被引导进入该预热区域,接着在热压光机辊和另一个压光机辊之间的辊压 区中进行压光。另外在一些带式压光的已知应用中,纤维幅材首先在热压光 机辊和另一个压光机辊之间的辊压区中进行压光,接着在由围绕热辊行进的 带形成的压光区域中进行加热。在这些已知压光机中,纤维幅材在50-130℃ 的温度下进行压光。
现有技术已知的是,在进行压光之前使纤维幅材湿润,以便实现所需的 表面属性,并且同时实现所需的松厚度,即幅材厚度与其克重(基重)的关 系,或者用以控制纤维幅材的卷曲(curl)。
通过压光实现的、影响纤维幅材表面属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纤维幅材表 面的粗糙度量(roughnessvolume)。粗糙度量是低于设置在粗糙度等级的最 大粗糙度顶端的虚拟等级的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比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更有效地处理纤维 幅材的方法,尤其是在粗糙度和松厚度等级方面;有利地,松厚度等级为 0.8-2.5cm3/g、和/或PPS10的粗糙度等级为0.4-10μm和/或Bendtsen粗糙度等 级为0.01-2000ml/min。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比现有技术已知的压光机更有效的压光 机,尤其是在粗糙度等级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非限制性目的是建立一种在松厚度等级方面有所改 进的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纤维幅材的压光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9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