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8525.8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4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虎;王灏良;卢能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东大能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吸收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属于脱硫脱硝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电厂等大型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颁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提高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新建燃煤锅炉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限值为100mg/Nm3,重点区域排放限值为50mg/Nm3。2013年之后,随着雾霾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环保部门纷纷对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值,要求的排放限值甚至低至35mg/Nm3。针对此要求,当锅炉燃用中高硫煤的条件下,要求脱硫效率达到98.5%甚至更高,传统的单塔单循环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已经难以满足要求。
目前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通过增加液气比和增加喷淋层喷嘴数量,以实现更高的脱硫效率。由于在吸收塔塔壁处烟气与循环浆液存在逃逸现象,单纯通过提高液气比和喷淋覆盖率会增加设备造价,同时存在由于喷嘴布置不合理造成冲刷吸收塔塔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能够加装在吸收塔中,解决靠近吸收塔塔壁处的喷嘴覆盖不足,喷淋密度不均造成的烟气逃逸问题,消除喷淋浆液死角,提高吸收塔的脱硫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体,所述吸收塔体内顶部设有除雾器组,在所述除雾器组下方设有喷淋层组,所述喷淋层组包括数个向下喷淋层和数个向上喷淋层;所述向下喷淋层和向上喷淋层分别交叉间隔设置,该喷淋层组的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喷淋层均为向下喷淋层;所述向下喷淋层和向上喷淋层之间的吸收塔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烟气阻隔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向下喷淋层中的喷嘴和所述向下喷淋层中的喷嘴竖向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烟气阻隔环截面呈上大底小的喇叭状结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通过向下喷淋层和向上喷淋层的组合设计,增加喷淋辐射面,提高喷淋密度,消除喷淋浆液死角同时,向上喷淋层向上喷射追踪吸收逃逸气体;烟气阻隔环能够阻挡下部沿吸收塔塔壁处上升的烟气在阻隔环的阻挡下进行整流,实现了吸收塔壁处脱硫效率达到或接近吸收塔中心位置的脱硫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吸收塔的高的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收塔体;2、除雾器组;3、向下喷淋层;4、向上喷淋层;5、烟气阻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体1,吸收塔体1内顶部设有除雾器组2,在所述除雾器组2下方设有喷淋层组,所述喷淋层组包括数个向下喷淋层3和数个向上喷淋层4;向下喷淋层3和向上喷淋层4分别交叉间隔设置,该喷淋层组的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喷淋层均为向下喷淋层3;所述向下喷淋层3和向上喷淋层4之间的吸收塔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一烟气阻隔环5。
向下喷淋层3和向上喷淋层4的组合结构,向下喷淋层3中的喷嘴和所述向下喷淋层4中的喷嘴竖向交错设置,增加喷淋辐射面,提高喷淋密度,消除喷淋浆液死角同时,向上喷淋层4向上喷射追踪吸收逃逸气体。
烟气阻隔环5设计成截面为上大底小的喇叭状结构,能够阻挡下部沿吸收塔塔内壁处上升的烟气在阻隔环5的阻挡下进行整流,实现了吸收塔壁处脱硫效率达到或接近吸收塔中心位置的脱硫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吸收塔的高的脱硫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东大能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东大能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8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脱硫罐及沼气脱硫系统
- 下一篇:脱硫用回流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