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轴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05322.3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0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尹祥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耕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屏轴支架。
背景技术
屏轴结构用于将笔记本的显示器和主机相连,将显示器铰接在主机上,实现显示器的翻转,十分方便的实现了笔记本屏幕的翻转以及收纳。目前现有的屏轴支架包括两个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两固定部的中间板,安装时,固定部与笔记本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上的连接部与笔记本的转轴转动连接,实现笔记本的显示器的转动,在使用时,屏轴支架作为支撑,可以十分方便的实现显示屏的转动。
对于箱式仪器及加固型计算机等上翻部分重量较重的设备,希望达到类似笔记本屏一样,可以开合任意悬停,没有较好的办法,电脑屏轴也承载不了这样的重量。因此,申请号为201320031560.4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悬停屏轴结构,通过设置重型弹簧垫圈,用重型弹簧垫圈的组合,可以满足箱式仪器及加固型计算机等上翻部分重量较重的设备,可以开合任意悬停。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降低平垫圈与连接部之间的磨损,在平垫圈与连接部之间涂设润滑油,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润滑油用尽之后,就无法起到润滑作用,此时,平垫圈与连接部之间的磨损就会加剧,降低了连接部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屏轴支架结构,想要在连接部与屏轴之间补加润滑油,就需要将屏轴支架完全拆卸下来,在补加润滑油时就十分麻烦;此外,现有的屏轴支架,外表面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耐磨性能不高,导致屏轴支架的使用寿命不高,最后,现有的屏轴支架,其固定部仅仅只包括一块固定板,通过螺钉只能沿着竖直方向对屏轴支架进行固定,并不能全方位的实现屏轴支架的固定,固定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轴支架,可以方便在平垫圈与连接部之间补加润滑油并且可以提高屏轴支架的耐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安装弹簧垫圈的连接部以及用于安装支架本体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设有注油流道,所述注油流道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设置于连接板与弹簧垫圈抵接的侧面。
较佳的,所述进油口设置于连接板的顶面,所述进油口内设有控制进油口打开或者关闭的密封装置。
较佳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油口内的密封塞。
较佳的,所述密封塞上设有提拉环。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包括与连接板垂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固定板垂直的外延板,所述外延板上设有若干定位孔。
较佳的,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上设有耐磨层。
较佳的,所述耐磨层包括纳米Al2O3透明耐磨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板内设有注油流道,注油流道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出油口设置于连接板与弹簧垫圈抵接的侧面,当屏轴支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通过注油口,向注油流道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从出油口内进入连接板与弹簧垫圈之间,即可完成润滑油的补充,由于润滑油的存在,延缓了连接板的磨损,延长了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屏轴支架实施例的装配视图;
图2为屏轴支架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中:1、支架本体;11、安装板;12、固定板;2、外延板;21、定位孔;3、注油流道;31、进油口;32、出油口;4、密封塞;41、提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屏轴支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屏轴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安装部以及固定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弹簧垫圈,固定部用于将支架本体1安装在笔记本的D面上,实现支架本体1的固定以及定位,连接部包括连接板,固定部包括固定板12,本实施例中,连接板与固定板12互相垂直设置并且一体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屏轴支架的结构强度,延长屏轴支架的使用寿命,为了方便对连接板与弹簧垫片之间的润滑油进行补充,在连接板内设有注油流道3,注油流道3包括进油口31和出油口32,出油口32设置于连接板与弹簧垫圈抵接的侧面,当屏轴支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通过注油口,向注油流道3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从出油口32内进入连接板与弹簧垫圈之间,即可完成润滑油的补充,由于润滑油的存在,延缓了连接板的磨损,延长了支架本体1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耕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耕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5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计算机主机箱
- 下一篇:3G型云计算桌面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