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用石和陶新型复合层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00048.0 | 申请日: | 2015-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彭伟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伟顺 |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E04F13/07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外墙 新型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室内外装饰材料领域,特别指一种建筑外墙用石和陶新型复合层。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材料指起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它是建筑主体完成之后,对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环境进行功能和美化处理而形成不同装饰效果所需用的材料。它是建筑材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不可或缺的部分。铺设在建筑表面,以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通常的装饰材料是指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材、无机矿物、涂料、纺织品、石材等。石和陶是一种新型装饰材料,将天然大理石或陶瓷薄板以及保温材料与轻体陶瓷发泡用特殊材料粘合而成,发泡铝又称泡沫铝,是将铝溶解后加入增粘剂和发泡剂,发泡成海绵的形状,将金属内部开成许多气泡层的一种集结构-性能一体化的新型功能材料。现有建筑装饰材料如金属、陶瓷,玻璃、石材等由于材料结构及成分单一,导致材料厚重、资源浪费及增加建筑的荷载,材料强度不够,安全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复合型材料,有效的减少建筑荷载及资源浪费,材料的强度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建筑材料层、发泡铝层、凸起部、凹陷部,其中上述建筑材料层和发泡铝层均为平铺结构,建筑材料层和发泡铝层的连接面设置为凹凸型密封结构;上述凸起部设置在建筑材料层的表面;凹陷部设置在发泡铝层的表面;凸起部对应地嵌设在凹陷部内,使得建筑材料层与发泡铝层能够更紧密地粘结固定,形成整体的复合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的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0.8mm-1.0mm,有效的减少建筑荷载及资源浪费。
优选地,所述的发泡铝层设置在建筑材料层的一侧,发泡铝层和建筑材料层的连接面为凹凸型,使连接更加稳固,发泡铝层的外表层为平滑结构,便于与其他材料有效粘结。
优选地,所述的凸起部设置在建筑材料层的表面,凸起部包括至少二个均匀间隔铺设的半球状凸起。
优选地,所述的凹陷部设置在发泡铝层的表面,凹陷部包括至少二个均匀间隔铺设的半球状凹槽;凹陷部内对应地嵌设凸起部,使得建筑材料层与发泡铝层能够更紧密地粘结固定,形成整体的复合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建筑装饰材料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创新,提出了一种建筑外墙用石和陶新型复合层,由建筑材料层和发泡铝层组成,发泡铝层设置在建筑材料层的一侧,发泡铝层的外表层为平滑结构,便于与其他材料有效粘结。建筑材料层和发泡铝层的连接面设置为凹凸型密封结构,使连接更加稳固,凸起部设置在建筑材料层的表面,凸起部包括至少二个均匀间隔铺设的半球状凸起;凹陷部设置在发泡铝层的表面,凹陷部包括至少二个均匀间隔铺设的半球状凹槽。凸起部对应地嵌设在凹陷部内,使得建筑材料层与发泡铝层能够更紧密地粘结固定,形成整体的复合材料层。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极薄,为0.8mm-1.0mm,经过工厂与发泡铝复合后的重量为原单体石材重量的三分之一,有效的减少建筑荷载及资源浪费。由于复合材料层的成分及连接结构,使材料的自身强度加强,并具备防火、防水、防静电、防电磁、不变形、重量轻、无机、环保等多项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建筑材料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泡铝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外墙用石和陶新型复合层,包括建筑材料层1、发泡铝层2、凸起部11、凹陷部21,其中上述建筑材料层1和发泡铝层2均为平铺结构,建筑材料层1和发泡铝层2的连接面设置为凹凸型密封结构;上述凸起部11设置在建筑材料层1的表面;凹陷部21设置在发泡铝层2的表面;凸起部11对应地嵌设在凹陷部21内,使得建筑材料层1与发泡铝层2能够更紧密地粘结固定,形成整体的复合材料层。
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0.8mm-1.0mm,有效的减少了建筑荷载及资源浪费。
发泡铝层2设置在建筑材料层1的一侧,发泡铝层2和建筑材料层1的连接面为凹凸型,使连接更加稳固,发泡铝层2的外表层为平滑结构,便于与其他材料有效粘结。
凸起部11设置在建筑材料层1的表面,凸起部11包括至少二个均匀间隔铺设的半球状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伟顺,未经彭伟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00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