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塭水质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9145.2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8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洪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肇荣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化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塭水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按,鱼塭养殖可以有效投料喂食,因此,产出的鱼虾质量一致优良;然而,密集的养殖所产生的排泄物惊人并形成营养盐、大量的悬浮固体,容易造成水质优养化,目前的处理方法是以水车漂浮于池面,通过水车打水将池水扬至空中,令其接触空气进行气曝效应。惟,水车运转须要耗费电力,使得养殖成本大增,如何改善实有其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塭水质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塭水质净化装置,括:多数个横列的第一管柱,且相邻管柱间存在有一缝隙;所述第一管柱由至少两根纵列的第二管柱所承载;于所述缝隙植栽多数的水生植物,且其根系应穿出于缝隙下方。
本实用新型于所述缝隙植栽多数的水生植物,且其根系应穿出于缝隙下方; 是以,所承载的水生植物的根系穿出于缝隙下方进入水中,通过其吸附去除水中营养盐、悬浮固体,并增加溶氧量,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使得水中生态系统平衡,且不需电力进行运转,达到省电、降低养殖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柱 11缝隙
2第二管柱
3水生植物 31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塭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多数横列的第一管柱1,且相邻管柱间存在有一缝隙11;所述的第一管柱1由至少两根纵列的第二管柱2所承载。
是以,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得以单一或多数漂浮在鱼塭水面上,于其第一管柱1柱间的缝隙11得以植栽例如布袋莲、万年青等水生植物3,且令其根系31应穿出于缝隙11下方进入水中,通过其吸附去除水中营养盐、悬浮固体,并增加溶氧量,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使得水中生态系统平衡。而由于其不需电力进行运转,因此,更可以达到省电、降低养殖成本的效果。
再指出者,由于本实用新型体积轻巧,因此,便于在清理水池或捕捞渔获时拖至塭边,不占用池面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肇荣,未经洪肇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9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废水净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生物膜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