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8215.2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0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江浩;单选户;白云峰;初炜;马志刚;纳宏波;陈雪;刘洋;郭少鹏;王德俊;韩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2D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金卫文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提高脱硝装置入口的烟气温度,进而提高其脱硝效率的烟气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电站中控制NOx排放的主流技术是SCR脱硝技术,SCR工艺系统的典型布置方式是将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SCR工艺系统的运行温度一般设计在300℃-400℃之间,在该温度区间内,催化剂能保证在较高的活性下运行;在活性温度区间内,SCR工艺系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且脱硝性能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然而,当烟气温度低于催化剂活性温度区间下限时,催化剂活性较低,其一方面降低了脱硝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氨逃逸率增大,逃逸的氨和烟气中的硫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氢氨,容易造成空气预热器的堵塞。
尤其,当电站锅炉负荷较低时,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温度达不到脱硝系统的投运温度,脱硝系统被迫停止运行,而提升低负荷下SCR脱硝装置的入口烟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脱硝效率高的烟气脱硝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硝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气脱硝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省煤器和脱硝反应器,省煤器与给水管路相连,给水管路中设有多级低压加热器和多级高压加热器,脱硝反应器的出口处并联设置有中温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由低压加热器处抽出部分凝结水进入中温省煤器吸热,给水管路出口给水与中温省煤器出口给水混合后进入省煤器,通过提高进入省煤器进口的给水水温来提高脱硝反应器的入口烟温。
进一步,中温省煤器的一端与低压加热器连接,水流经至少一级低压加热器加热后进入中温省煤器。
进一步,中温省煤器的另一端连接在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水流经与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给水混合后进入省煤器。
进一步,空气预热器和中温省煤器的进口端设置有调节挡板,调节挡板用于分配进入空气预热器和中温省煤器中的烟气量。
进一步,空气预热器和中温省煤器的出口端连接有除尘器,以进一步脱除污染物并防止堵塞。
进一步,空气预热器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对锅炉配风进行预热暖风机,锅炉配风经暖风机预热和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锅炉,以进一步提高锅炉配风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硝装置可显著提高SCR入口烟温,尤其是在电站锅炉负荷较低时,可保证SCR脱硝系统投入运行,同时使排烟温度保持在酸露点以上,可防止低温腐蚀。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硝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好,升温效果明显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脱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气脱硝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SCR烟气脱硝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省煤器1和脱硝反应器2,省煤器1与给水管路相连,给水管路中设有多级低压加热器和多级高压加热器。
脱硝反应器2的出口处并联设置有中温省煤器4和空气预热器5,由给水管路中低压加热器处抽出部分凝结水进入中温省煤器4吸热,给水管路出口给水与中温省煤器4出口给水混合后进入省煤器1,通过提高进入省煤器1进口的给水水温来提高脱硝反应器2的入口烟温。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进入省煤器1的给水水温,减少给水在省煤器1中对烟气的吸热,减少烟气在省煤器1中的换热,来提高脱硝反应器2的入口烟温。
中温省煤器4的一端与低压加热器连接,水流经至少一级低压加热器加热后进入中温省煤器4。具体地,中温省煤器4的水管路进口端与低压加热器8的水管路出口相连,中温省煤器4的水管路出口端与末级高压加热器13的出口给水管路相连,从而给水管路末级高压加热器13出口给水与中温省煤器4出口给水混合后进入省煤器1;通过提高省煤器入口水温来减少给水在省煤器处的吸热,提高脱硝反应器2的入口烟温。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多级加热器,下文中使用的概数n表述不确定数量的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8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