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动力转向系统中管路固定的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4847.1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孟国玉;郑晓军;王超;周中亚;常建军;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F16L55/03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力 转向 系统 管路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转向系统中管路固定的管夹。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中,特别是重型卡车的动力转向系统中,转向油壶的进出油管路都会采用一段软管,软管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进行固定,若缺少固定或固定不合理,车辆运行过程中会使管路发生抖动,从而造成管路的损坏,造成车辆故障,所以需对动力转向管路进行合理的固定。
在现有的动力转向系统中,软管一般通过扎带固定在支架或钢管上,这样的固定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扎带固定不可靠,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磨损、老化等原因使扎带容易断裂;(2)扎带固定容易造成软管磨损,长期使用,会导致软管破裂;(3)影响美观。
鉴于此,急需设计一种新的管路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动力转向系统中管路固定的管夹,该管夹可实现软管的有效固定,简单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动力转向系统中管路固定的管夹,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的弯曲部形成容纳若干根软管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下部设有开口,管夹本体在开口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底端向外折弯,形成“L”形折边,第二侧板与车架或支架相固定,橡胶护套安装于弯曲部内壁处,橡胶护套形状与弯曲部相同。
所述第一侧板底端高于第二侧板底端,使安装更方便。
所述弯曲部形成长圆形孔结构,以与软管的形状相适应,更好的容纳软管从长圆形孔中穿过,便于软管的固定与整理。
所述橡胶护套前后边缘的四周设置翻边,以便于使橡胶护套牢固的卡在管夹本体上。
所述橡胶护套前后边缘的四周设置为卡槽结构,使管夹本体插入在卡槽结构中,防止管夹本体从橡胶护套中脱落。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设有安装孔,用于插入螺栓,并在螺栓末端用螺母固定,实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夹紧固定,避免软管发生晃动。
所述第二侧板的“L”形折边上设有固定孔,用于插入螺栓,使第二侧板通过螺栓与车架或支架相固定。
所述管夹本体和橡胶护套均采用一体成型,以提高其整体力学性能。
所述支架为角形支架,角形支架上设置若干安装孔,以便于实现安装位置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夹的设计可以实现动力转向系统中软管的可靠固定,避免软管在车辆运行中发生振动或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而出现磨损和破裂,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实现进出油管走向的合理布置,整齐美观;橡胶护套的使用,能够更好的防止软管的磨损,并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橡胶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夹,2.进油管,3.出油管,4.车架,5.角形支架,6.管夹本体,6-1.弯曲部,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7.安装孔,8.固定孔,9.橡胶护套,10.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动力转向系统中管路固定的管夹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夹本体6,管夹本体6的弯曲部6-1形成容纳若干根软管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下部设有开口,管夹本体6在开口两侧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板6-2和第二侧板6-3,第二侧板6-3底端向外折弯,形成“L”形折边,第二侧板6-3与车架或支架相固定,橡胶护套9安装于弯曲部6-1内壁处,橡胶护套9形状与弯曲部6-1相同。第一侧板6-2的底端高于第二侧板6-3的底端,以方便安装,第二侧板6-3的“L”形折边上设有固定孔8,用于插入螺栓,从而将第二侧板6-3直接与车架4相固定,橡胶护套9上设有缺口,该缺口与管夹本体6的容置空间下部的开口相对应,如图1所示,也可将螺栓插入固定孔8中,通过螺栓将第二侧板6-3的“L”形折边与角形支架5相固定,螺栓末端用螺母拧紧,再将角形支架5与车架4或其他部件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4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架空蒸汽保温管道
- 下一篇:化工管线铺设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