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3595.0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6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曹连群;严萍;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00 | 分类号: | B23H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11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利用现有设备加工时很难实现零件的快速找正,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距加工电极中心一定距离处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一个带Φ6mm球头的找正杆,再将另一个带Φ6mm球头的找正杆用压板安装在被加工零件的夹具上,这样需要经过三个步骤才能实现加工电极的中心和被加工零件的中心重合,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将加工电极上的找正杆的球头对零件基准圆的X、Y的坐标值;第二步,将加工电极上的找正杆的球头对安装在被加工零件的夹具上的找正杆的球头的X、Y的坐标值;第三步,将安装在被加工零件的夹具上的找正杆的球头对电极外圆的X、Y的坐标值,这种找正方法费时费力,若其中某一步骤出错,必须从头再来,工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失误,将电极上的找正球头撞断,零件被迫报废,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加工装置,包括电极、支撑轴、连接轴以及定位杆,所述电极呈圆盘状,所述电极的下底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呈内部空心的阶梯轴结构,所述电极的上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四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支撑轴的中部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支撑轴上端面,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为直角扇形,所述定位杆固定在支撑轴的下端面。
所述支撑轴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电极上。
所述圆螺母与电极之间设置有垫片。
所述支撑轴与安装孔锥形连接。
所述安装孔的锥度为1: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工电极的中心安装定位杆,使的调整加工电极的中心与被加工零件中心重合一次性实现,缩短调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适用于小尺寸的盘类、环件的加工,可在电加工行业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2-垫片,3-圆螺母,4-连接轴,5-定位杆,6-支撑轴,11-凸台,12-减重孔,1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电加工装置,包括电极1、支撑轴6、连接轴4以及定位杆5,所述电极1呈圆盘状,所述电极1的下底面设置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呈内部空心的阶梯轴结构,所述电极1的上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的四周设置有减重孔12,所述支撑轴6的中部安装在安装孔13内,所述连接轴4固定在支撑轴6上端面,所述连接轴4的横截面为直角扇形,所述定位杆5固定在支撑轴6的下端面。
电加工是利用电极1与工件之间的放电腐蚀效应的一种加工方式,一般采用高频脉冲回路进行放电,因此电极1的材质为纯铜。为了便于对零件进行加工,电极1呈圆盘状,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增强电极的适应性,在电极1的下底面设置有凸台11,凸台11呈内部空心的阶梯轴结构。
在电极1的上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用于安装支撑轴6,支撑轴6与安装孔13之间采用锥形连接,以保证支撑轴6与电极1的同轴度,当安装孔13锥度为1:10时自锁效果好,电极1和支撑轴6的紧固性好,整个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好。
在安装孔13的四周设置有减重孔12,减重孔12用于减轻电极1的重量,同时可以扩大散热面积。电极1在加工过程中做旋转运动,电极1与工件之间的间距必须保证不变,否则会影响加工质量,为了保证电极1良好的动平衡性能,减重孔12在电极1上对称分布。
支撑轴6用于支撑电极1和定位杆5,保证电极1和定位杆5的同轴度符合技术要求,支撑轴6的中部安装在安装孔13内,支撑轴6通过圆螺母3安装在电极1上,为了避免圆螺母3松动,在圆螺母3与电极1之间设置有垫片2。在工作过程中,支撑轴6需要与扭矩发生装置连接,因此支撑轴6的上端与连接轴4相连,连接轴4固定在支撑轴6上端面,为了便于拆装同时减少扭矩传递损失,连接轴4的横截面为直角扇形。
定位杆5用于辅助对电极1进行校准,快速地实现电极1与加工零件之间的定位,定位杆5固定在支撑轴6的下端面。
在使用本技术方案时,将整个装置通过连接轴4与加工设备主轴连接,将工件放置在加工设备的夹具上,将电极1与脉冲电压发生装置连接。操作加工设备,使用定位杆5作为参考对电极1的加工起始位进行校准,校准完毕后,启动加工设备和脉冲电压发生装置对工件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黎阳国际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3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