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管沉淀池底部排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2279.1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2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利;邓景山;郑轶荣;解学周;苑莹莹;高迪;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底部 排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斜管沉淀池减少利用,涉及到一种斜管沉淀池底部排污结构。
背景技术
斜管沉淀池通常有两种排泥方式:静压排泥和污泥泵排泥,根据工程的设计不同,可以灵活选择。其中污泥泵排泥是大多数斜管沉淀池普遍采用的做法,而这种排泥方式,需要排干斜管沉淀池中的污水,才能进行检修,如果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好或者时间较长,支架系统腐蚀,强度减弱时,就会有斜管坍塌的风险。并且,这种排泥方式,人在检修时,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当污泥泵损坏时,还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水不达标,进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斜管沉淀池底部排污结构,避免了斜管填料坍塌情况的发生,减少了检修时存在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斜管沉淀池底部排污结构,包括池体和污泥泵,池体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区,池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斜管填料与池体固定连接,池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混凝区连通,关键是:在池体的一侧增设排泥区,污泥斗的底部借助管道与排泥区的底部连通,排泥区与污泥泵。
所述的管道水平设置,管道的内径为100~200mm。
所述的排污结构还包括上定位杆和下定位杆,斜管填料位于上定位杆和下定位杆之间,斜管填料的上端面与上定位杆固定连接,斜管填料的下端面与下定位杆固定连接,上定位杆和下定位杆都与池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斜管填料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斜管沉淀池的一侧,增加一个排泥区,排泥区的底部与污泥斗的底部,用管道相连通,使污泥斗底部的污泥,自流至排泥区,在排泥区,则由污泥泵,排至需要处理的下一处理单元,避免了斜管填料坍塌情况的发生,减少了检修时存在的安全风险,即使污泥泵损坏,污泥斗内的污泥也可以自流至排泥区,不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水不达标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污泥斗,2代表斜管填料,3代表排泥区,4代表管道,5代表上定位杆,6代表下定位杆,7代表混凝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斜管沉淀池底部排污结构,包括池体和污泥泵,池体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区7,池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1,污泥斗1的上方设置有斜管填料2,斜管填料2与池体固定连接,斜管填料2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池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混凝区7连通,在池体的一侧增设排泥区3,污泥斗1的底部借助管道4与排泥区3的底部连通,排泥区3与污泥泵,管道4水平设置,管道4的内径为100~200mm。排污结构还包括上定位杆5和下定位杆6,斜管填料2位于上定位杆5和下定位杆6之间,斜管填料2的上端面与上定位杆5固定连接,斜管填料2的下端面与下定位杆6固定连接,上定位杆5和下定位杆6都与池体固定连接。污泥斗1底部的污泥可以自流至排泥区3,然后由污泥泵将排泥区3的污泥排至需要处理的下一处理单元,避免了斜管填料2坍塌情况的发生,减少了检修时存在的安全风险,即使污泥泵损坏,污泥斗1内的污泥也可以自流至排泥区3,不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水不达标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2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叠形球面布水器
- 下一篇: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用物料消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