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7917.0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5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杰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孙宝芸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等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目前的智能安全锁开锁方式基本是指纹、密码、IC卡等电控方式和机械开锁方式并行,即可以采用电控开锁方式、也可采用机械开锁方式。
传统智能锁锁芯存在的问题为:1、传动方式复杂;2、不能防止恶意机械方式开锁,即技术撬锁也能够控制锁芯的旋转,因而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安全性差。
经检索发现如下公开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专利文献:锁芯驱动装置(公告号CN1924267),包括微电机、摆件、支架、驱动输出轴,摆件与微电机输出轴固接于偏心点,支架与摆件相抵接,驱动输出轴与支架固接;微电机驱动摆件摆动,带动支架,驱动驱动输出轴运动。
经对比发现,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专利申请在技术方案上有较大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锁舌以及锁芯,所述壳体内横向安装锁舌,该锁舌的中部铰装连杆的一端部,该连杆的另一端制有弧形滑槽,该弧形滑槽内安装连杆铰轴,该弧形滑槽一侧的连杆外缘制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对应所述锁芯同轴安装的凸轮,凸轮触碰连杆的突起部使锁舌完全缩回至壳体内实现开锁。
而且,所述连杆铰轴固装在齿条上,该齿条与电机齿轮啮合,该电机连接控制单元。
而且,所述锁芯一侧的壳体内安装一套反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结构提高了智能锁中机械开锁方式的安全性能,正常情况下锁芯处于空转状态,只有发出开锁信号后连杆才与凸轮联动进行开锁。本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有效防止以机械方式技术撬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传动结构稳定、可靠,极大地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可靠性,应用日益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开锁状态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智能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1、锁舌2、锁芯9以及电机7,所述壳体内横向安装锁舌,该锁舌的中部通过锁舌铰轴3铰装连杆4的一端部,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铰轴5连接齿条6,该连杆上制有供连杆铰轴滑动的弧形滑槽,该弧形滑槽一侧的连杆外缘制有突起部4A,该突起部对应所述锁芯同轴安装的凸轮10,所述齿条与电机齿轮啮合,该电机连接控制单元。
所述锁芯一侧的壳体内还安装一套反锁机构8,该反锁机构同现有技术,本专利申请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开门时,控制单元向电机发出开锁信号,电机驱动齿条向锁芯侧移动,使得连杆的突起部向锁芯凸轮移动,此时连杆的锁舌端没有动作;当齿条行驶到最大位移后电机停止工作,锁芯旋转时凸轮正好触碰连杆的突起部,图1中箭头的方向为锁芯的旋转方向,利用杠杆原理凸轮带动连杆围绕连杆铰轴进行弧线移动最终将锁舌缩回至壳体内实现机械开锁的目的。当开锁一段时间后,电机驱动齿条复位,此时凸轮旋转也不会带动连杆联动。该结构有效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为:
本结构提高了智能锁中机械开锁方式的安全性能,正常情况下锁芯处于空转状态,只有发出开锁信号后连杆才与凸轮联动进行开锁。本锁具的锁芯传动结构有效防止以机械方式技术撬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传动结构稳定、可靠,极大地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可靠性,应用日益广泛。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杰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杰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7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