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6990.6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9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徐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炽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2 | 分类号: | F23D14/12;F23D14/36;F23D1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94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红外 发射器 | ||
1.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部(1)、压缩部(2)和燃烧部(3);所述压缩部(2)的上端连接混合部(1)、下端连接燃烧部(3);所述混合部(1)包括燃气喷嘴(11)和助燃空气口(12),所述燃气喷嘴(11)固定于混合部(1)的顶部,所述助燃空气口(12)位于混合部(1)的侧壁,所述助燃空气口(12)外侧设有鼓风装置(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3)包括壳体(31)、燃烧板(32)和点火装置(33),所述燃烧板(32)上设有贯通的燃烧孔、所述燃烧板(32)固定于壳体(31)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为金属壳体,所述燃烧板(32)为耐热陶瓷板,所述燃烧孔均匀凹凸分布于燃烧板(32)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3)还包括外框体(34)和陶瓷隔热部(342),所述外框体(34)的顶部与底部开口、内壁上设有排气孔(341),所述陶瓷隔热部(342)底部与外框体(34)固定为一体,侧部与外框体(34)内壁之间设有漏风空隙(343),且该漏风空隙(343)正对所述排气孔(341);所述壳体(31)上端伸出外框体(34)与压缩部(2)连接、下端被陶瓷隔热部(342)托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3)还包括固定架(35),所述固定架(35)固定于外框体(34)顶部、且将壳体(31)下端顶紧于陶瓷隔热部(342)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33)固定于所述外框体(34)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33)位于所述壳体(31)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部(3)还包括辅燃网(36),所述辅燃网(36)固定于外框体(34)内壁上,所述点火装置(33)位于所述辅燃网(36)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33)包括点火针(331)、点火针外套(332)、点火针内套(333);所述点火针外套(332)经外框体(34)外壁固定于陶瓷隔热部(342)上,所述点火针内套(333)一端伸入外框体(34)内部、另一端与点火针外套(332)连接,所述点火针(331)穿过所述点火针外套(332)和点火针内套(333)伸入外框体(34)内侧;所述点火针外套(332)与所述点火针内套(333)皆采用陶瓷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外套(332)设有内螺纹,所述点火针内套(333)设有外螺纹,所述点火针外套(332)与点火针内套(333)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啮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非接触式红外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燃网(36)采用镍铬铁铝合金编织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炽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炽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69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的进料装置
- 下一篇:单锅筒纵置链条炉排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