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及电池极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6585.4 | 申请日: | 2015-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8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旭;钱龙;饶睦敏;李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极片辊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辊压装置 及电池极片。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家对新能 源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节能减排方面的指标性要求,使锂 离子动力电池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有常规圆柱电池包括相互卷绕的正极片及负极片(正极片及负极 片通常称为电池极片),而正极片及负极片又进一步包括作为正负电极 导体的金属箔片以及涂布于金属箔片表面的活性物质。为保证金属箔片 与电池内活性物质充分接触,金属箔片常选用内阻小、延展性好的铜箔 和铝箔,其中正极一般采用铝箔,负极一般采用铜箔。现有正负极片表 面有一定的要求,面密度均匀,对辊压厚度也要求一致,而实际上,圆 柱卷绕型电池由于其结构特征(区别于叠片型电池),在以同样的卷绕 张力卷绕后,正极片和负极片从卷芯内部(即电芯中部)内到卷芯外部 (即电芯外部)曲率不同,电芯注液后正极片和负极片都会有所膨胀, 卷芯内部比卷芯外部的膨胀空间更小,因此当卷芯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 来抵消正极片和负极片的膨胀时,就无法使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保有 足够的电解液,使电池整体的容量、循环性能下降,而保液量不足又会 引起接触内阻上升,充放电时产热量大,无法及时散热。在长期的循环 过程中,经常因为缺少电解液而在负极片中间出现一条析锂带,导致可 逆锂离子的消耗,使电池循环容量保持率下降,降低电池寿命,严重的 还会生成锂枝晶,刺穿隔膜,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延长电池寿命并且增加电池安全 性的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及电池极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包 括上辊压板及下辊压板;上辊压板包括一第一辊压面,下辊压板包括一 第二辊压面;所述第一辊压面与第二辊压面间隔相对设置并且第一辊压 面相对于第二辊压面形成夹角θ。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θ为20至40度。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θ为30度。
进一步的,上辊压板还包括与第一辊压面相背的第一背面,所述第 一背面相对于第一辊压面形成所述夹角θ;所述下辊压板还包括与第二 辊压面相背的第二背面,所述第二背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辊压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辊压板及下辊压板由硬质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背 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所述 夹角θ。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θ为20至40度。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θ为30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极片为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铝箔及涂布于 铝箔上的正极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极片为负极片,负极片包括铜箔及涂布于铜箔 上的负极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绕电池极片制作电芯时,薄的一侧(即 尾部)先入位,厚的一侧(即头部)后入位,如此制作完的电芯的电池 极片厚度由卷芯内部向卷芯外部逐渐增大,如此电芯注液后正极片和负 极片都会有所膨胀,卷芯里层将有更大的膨胀空间保存电解液,增加电 池寿命并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极片辊压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图1所示的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制成的 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池极片辊压 装置100,包括上辊压板10及下辊压板20。
所述上辊压板10及下辊压板20由硬质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 由硬质合金制成。上辊压板10包括一第一辊压面101,下辊压板包括一 第二辊压面201。其中所述第一辊压面101与第二辊压面201间隔相对 设置并且第一辊压面相对于第二辊压面201形成夹角θ。所述夹角θ为 20至40度,优选的,所述夹角θ为30度。
进一步的,上辊压板10还包括与第一辊压面101相背的第一背面 102,所述第一背面102相对于第一辊压面101形成所述夹角θ;所述下 辊压板20还包括与第二辊压面201相背的第二背面202,所述第二背面 202平行于所述第二辊压面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65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物电池夹具化成机的夹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COB基板组及COB光源组